馮友,常分田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技術管理部,陜西 西安 710200)
2020年,歐洲和國內幾大重卡企業都相繼推出了全新一代車型或性能顯著升級的產品,以引領未來十年國內外重卡行業技術發展趨勢。國際上,曼恩公司首先在年初發布了全新一代TGX系列車型,之后沃爾沃卡車又發布全新一代FH、FH16、FM、FMX共4款新車,號稱是其發展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新車發布。國內下半年,中國重汽首先發布全新車型“黃河”及全新改款的豪沃 TH7;陜汽集團 7月份發布了M3000升級款的 M3000S產品,近期又宣布全新換代產品X6000上市,同時東風商用車也正在籌劃著全新款天龍旗艦的發布工作。
其實不止今年,從近些年國內各大重卡企業推出的新品類型來看,無非以下幾種:(1)全新換代或全新一代產品,像陜汽的 X6000/解放的 J7/東風的天龍旗艦,一般需要經歷5-8年甚至更長的研發時間,面向未來10年的市場需求開發的產品;(2)中期改款,像陜汽的X5000和M3000S、解放的JH6和J6P、重汽的TH7,一般需要經歷1-2年的研發時間,是面向未來2-4年的市場需求開發升級的產品;(3)年度車型,主要是在基礎車型上面向細分市場的拓展、配置升級,一般研發時間在12個月以下,甚至更短,面向第二年市場需求開發的產品。
很顯然,當前全球各大重卡企業對新產品分類概念的定義沒有權威解釋,理解也不盡相同,當前國際和國內重卡企業有一些比較通用的新產品類型及概念,但也未包含所有類型,如表1所示。

表1 新產品類型及概念[1]
全新一代,目前是產品定義和營銷定義為主,技術定義為輔。日本重卡是以全新駕駛室來區分全新一代,便于產品的內部管理和客戶識別。尤其是在終端銷售時,駕駛室的造型、主體結構、內飾、空間等方面會給客戶一個全新認知,便于客戶進行產品識別。中國在全新一代定義上就借鑒了日本重卡的做法,各大企業都以駕駛室來定義。
一汽解放產品項目分為5類,分別定義了換代產品、技術升級產品、品系產品三種產品概念,并結合各類產品開發的特征、開發周期,將品系產品分為3類。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品系產品
從上表可以看出:(1)一汽解放的產品項目類別與開發的產品有對應關系,例如1類產品項目對應換代產品;(2)一汽解放的“換代產品”仍以全新駕駛室為標志,是整車平臺產品,符合國內重卡企業對全新一代產品的定義;(3)從其產品項目分類方式可以猜想,一汽解放的產品線應該較為集中,所有產品系列可在同一平臺上進行技術升級和品系開發。
東風商用車公司商品項目開發分為6類,沒有明確各類商品的概念,主要結合項目的工作內容“工作特征+開發流程+開發周期”分類,其中以工作特征描述劃分為主:(1)是否需要車型或總成試制及性能和可靠性驗證;(2)是否需要申報全新公告和油耗;(3)是否需要進行小批量驗證;(4)是否有新零部件產生及選定供應商。同時明確了各類商品項目開發周期的參照標準,詳細見表3。

表3 各類商品項目開發周期的參照標準
從上表可以看出:東風商用車公司的商品項目類別與開發的產品無對應關系,其“商品項目類別”為“1”的:有可能對應全新一代產品,亦有可能對應特殊工況或特定場景應用的全新產品,或者說,東風商用車公司的產品平臺較多,如已知天龍、天錦兩大產品平臺,若在將天龍旗艦作為“全新一代”商品項目,那新天錦又該算哪類商品項目。因此,可以認為,東風商用車公司這樣分類商品項目就顯得特別巧妙靈活,一類項目可以包含多種類型產品開發。
陜汽集團的產品項目分為6級,與之對應的是全新一代產品、大改型項目、小改型項目、年度車型開發、變型車、產品配置組合6中產品概念;結合變化特征、性能、排放、開發周期等要素,輔助新產品設計變動點來確定項目級別和類型,詳見表4。

表4 項目級別和類型
從上表可以看出,陜汽集團的產品項目級別劃分方式和一汽解放的比較相似,看起來邏輯清晰,合理定義了每一級產品開發項目與之對應的產品類型,然而卻不能適用、公司的所有產品線,例如眾所周知陜汽集團有研發銷售如礦用車產品、偏置碼頭車產品,這些產品和其主銷的德龍平臺產品非同一平臺。如果把陜汽集團的德龍X6000作為全新一代產品定義,那陜汽集團開發的全新軍車、全新礦用車、偏置碼頭車又該歸為哪一級項目,恐怕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從以上國內重卡三家頭部企業的產品或商品(開發)項目分級標準可以看出,都能結合自身研發項目管理需要,劃分產品或商品開發項目類別,從而管控好研發活動,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研發投入產出比,進而實現精益研發的目標。劃分類別級別具體的意義大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例如5年左右應該進行一次平臺升級,推出全新平臺產品;2-3年進行一次產品性能的升級,所以在產品規劃可利用此標準進行產品迭代的規劃。
往往每個企業都想推出更多的新產品/新功能來滿足更多的客戶需求,但每個企業的研發資源和研發投入總歸是有限的,新產品研發項目就必須有所取舍,在項目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實現研發投入產出效益的最大化。
按照級別劃分標準,可悉數將企業開發的所有新產品活動按照項目制管控,不同級別項目可采用不同的管控方式,高效組織完成各類項目,達成質量、進度、成本目標。
每個企業有了統一的產品或商品項目級別分類分級標準,公司的新產品研發周期就有了基本的準則,在確定項目計劃起止時間和確定產品上市時間時,就有據可依,而不是隨意確定。
商用車技術時時刻刻都在進步,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新配置不斷涌現,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形成質變。同一代產品隨著時代的發展其技術差距也非常大,假設把某公司10年前的重卡與10年后上市的年度升級重卡擺在一起進行技術對比,除了駕駛室鈑金基本相同以外,從配置到性能肯定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從技術上看肯定不能算同一代產品。
對于商用車企業而言,以前車型開發最大的投資就是駕駛室,一套駕駛室模具就高達幾個億;而現在最大的投資是整車電子架構、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新能源等核心技術,這才是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未來商用車產品的核心競爭力不再只是硬件,而是硬件和軟件并重。中國各大重卡企業應轉變以駕駛室定義全新一代的觀念,輔助以整車電子架構、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新能源等核心技術開發和應用,來分類和定義產品項目。
中國商用車已經進入新時代,與國際接軌是趨勢,追趕超越歐美重卡企業是中國重卡企業的使命和責任。產品或商品項目分類標準也須吸收歐美企業的先進做法,并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的情況下和國內大環境做以創新應用,不能照搬照抄,畢竟中國的卡車企業產品的系列化程度趕不上不像歐美重卡企業,中國國內重車細分市場及客戶需求與歐美有著巨大的差異。就像東風商用車公司一樣,結合自身企業實際產品線,將商品項目分類,不盲目定義每類商品項目對應的產品類型,標準既實用又靈活。最后,希望中國的重卡企業在未來的時間,在優化產品或商品項目分類(分級)標準時,能更多結合智能駕駛、網聯、新能源等核心技術及開發流程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