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海霞
這首非常適宜音樂會表演的中國鋼琴曲《慶翻身》,深受鋼琴初期學習者和廣大喜歡音樂的愛好者的青睞。因為筆者從事幼師音樂教育工作,雖然大部分學生音樂接觸較少,鋼琴基礎薄弱,但是這些學生特別熱愛彈奏中國作品?!稇c翻身》喜慶,歡快,熱烈,濃郁的民族音樂特性受到廣大練琴學生和個人的喜歡,并且具有一定教育價值意義,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演奏感悟,下面對作品的進行了二度的理解和分析。
黎英海,中國當代著名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黎英海先生是中國音樂界具有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出版著作有《漢族調式及其和聲》、還有《五聲音調鋼琴指法練習》、以及具有中國民族化的鋼琴作品《陽關三疊》、《鋼琴民歌小曲五十首》、和《夕陽簫鼓》等。為了中國音樂的發展,曾在湖南音專、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多個地方任教,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人才。在音樂民族化方面作了許多有益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這首作品創作于1974年,而此時此刻新中國還處于不穩定的動蕩之中,是中國鋼琴剛剛發展起來的重要時期,但音樂家的愛國情懷特別高漲,他們考察生活,從生活中記錄民歌曲調,更加真實地反映生活,吸收地方民歌的精華素養,作品具有民族性,生活性。他們又勇于接受挑戰,不怕辛苦,充滿對自由的渴望與追求,全部體現在音樂文化之中。這首音樂作品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了,選自組曲《記住祖母的話》,為憶苦難——盼解放——慶翻身——向前進四首,層層遞進,寫出真實的內心情感,創作出打動人心的音樂,反映了當時人民高興歡呼,翻身能夠做主人的渴望,得到解放的喜悅之情。
《慶翻身》是一首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回旋曲式,全曲2/4拍。


共四小節,一開始映入眼簾的就是敲擊鑼鼓的鼓點節奏,它的音樂元素非常特別,由不協和的音程和弦與八分休止符、十六分休止符組成,很有沖擊力,不協和,刺激但又很舒服,給人一片聯想,仿佛看到打鼓手正在有律動感的上下左右興奮舞動鼓槌,歡喜雀躍的神情氣氛出現,深刻揭示了作者內心喜悅的感受,表達人民喜慶的氛圍。這種節奏因素在樂曲中多次出現。

從第5小節到24小節是這首作品的主要部分,樂曲中再現三次,我個人理解為是D宮五聲調式,主體部分旋律主要用了五個音:D E#F A B,伴奏主要運用了主和弦八五度分解織體形式,顯示出黎先生的作曲高超之處,表達了人民高興愉悅,慶祝翻身做主的歡樂場景。全曲在五個音的基調上,進行了節奏,音型,和音與旋律音四處變化,使樂曲色調豐富起來。
1、由純四度帶附點的八分音符節奏雙音交替進行。這種節奏型出現了四次,兩小節一次,不同的音區形成一問一答的感覺,或者就像扭秧歌的兩個人互相對望,給人歡快的互相愉樂的意境。

2、連續的幾個前十六后八音符的落滾下行進行,三度二度的組合方式,形成炮竹的聲效,一氣呵成,營造出愉快的場面。
3、前八后十六與前十六后八分音符的小連線節奏相對進行,使音樂更有趣味性,并且移高八度進行強調來表達扭秧歌的情景。

4、提取引子的部分,與重復的加六度音的分解主和弦相結合,可以想象表達為踮著腳尖小快步的高興感受,很自然的過渡到B段。

以北方民歌音調為主,富有歌唱性,音區色彩明亮,給人開朗豪爽的感覺。旋律四小節一句,第一句與第三句用了不同的素材,第二句與第四句用了相同的素材,雖然相同,但句子給人感覺想說話一樣,對小樂句si mi re進行了補充和強調,擴展為re mi re,給人一種肯定,溫馨之感。左手伴奏流暢,舒緩。圍繞主音D展開進行,運用DEGAB音進行伴奏,加入低音與輔助音相互進行,既有跳躍性又有級進感,這種伴奏手法給人新穎的感覺,最后兩小節用DEGAB五音圍繞主和弦進行,屬和弦開放式結束推向高潮,給人無限美好的遐想。
本樂段素材為湖南花鼓戲,調性發生了變化,旋律與伴奏進行了大反轉,旋律聲部移到了左手,伴奏聲部移到了右手。四小節一句,旋律為長線條的單音,伴奏主要為柱立式的帶休止符的和弦,在聽覺熱情,活潑,比較有張力,有彈性,表達了人民載歌載舞的灑脫心情。最后由主音D持續單音重復,逐漸變為雙音四度——五度——七度反向進行,給音樂增強了推力,直至推向音樂的高潮。
樂曲音區音域由窄變寬,力度變化逐漸加強,最后屬功能性質的雙手八度音程的四次重復,以及屬——主的重復進行,給了作品堅定有力的歸屬感,把人民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喜慶熱烈的情緒宣泄到極致,作品再次推向高潮。
分析完曲式,準備彈奏前,要看整首作品的速度和風格,從譜面上開始出標明的音樂術語“Allegro festoso”,理解為歡慶地,隆重地,具有節日氣氛的快板,速度范圍120-150bpm比較合適,彈奏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演奏水平做出調整。彈奏前要熟悉各種表情記號,力度變化是音樂的重要手段,熟悉音樂術語,幫助演奏者用不同的音樂語氣來表現作品,做到心中有數。音樂術語能夠讀懂,就像開車時道路上的“標示牌”,才能走的順暢,走的保險到位。本首作品用到的力度記號如下:mp(中弱)、mf(中強)、f(強)、ff(很強)、>(重音記號)、cresc(漸強)。m.s.(左手彈奏),m.d.(右手彈奏)。在左手低音譜表處的“sempre staccato”表示保持跳音奏法。
整首作品采用了連音奏法和跳音奏法兩種奏法,但要很好地把握奏法彈奏要領,還要有扎實的,功夫和仔細的作品處理。
1、設計指法,明確指法,幫助提高記譜能力,提高演奏的時效。
2、提取出作品的技術要點進行片段練習,針對彈奏中的技術點進行逐一解決。
引子部分:首先熟悉鑼鼓點節奏,這樣容易打好節奏,節奏要非常準確。其次分清左右手彈奏聲部,一般符干朝上的音符用右手彈奏,符干朝下的音符用左手彈奏。個人建議二度雙音用12指,和弦音用左手的125指。雙手觸鍵要干凈,下鍵離鍵果斷,聲音飽滿而不刺耳,避免敲砸,建議貼鍵彈奏。最后不要忽略重音記號的提示,模仿敲擊鑼鼓的感覺彈奏。

A段:提取本樂曲出現非常多的這個節奏進行練習。雙音指法運用的是14指與25指的交替進行。先可以在空中或者桌子上進行14指與25指的交替練習,可以分別進行斷奏、連奏練習,先慢練逐漸加到一定速度,達到手指能比較靈活的交替后,再加入附點節奏進行。在節奏正確的前提下,最后加入奏法進行準確彈奏,要求做到連奏與跳奏要明確。在練習時要求雙音下鍵要整齊、要深沉,連奏時注意演奏時力量的方向轉移,跳奏時有彈性,注意空拍休止符的準確,休止時可以作為下一小節動作呼吸的銜接,銜接自然流暢,幅度不可過大。可以想象為鑼鼓震天的感覺去彈奏。

三個音小連線連奏要自然,用落滾的感覺去彈奏,句尾收好,既要彈得輕快,又要追求長樂句一氣呵成的感覺,手指動作幅度小,旋律在手腕的帶動下聲音連貫而清晰,不要出現溜音現象。小連線十六分與八分音符節奏的指法可以134,124指彈奏,開始時的兩音符時值是三度就用13指,兩音符時值是二度的就用12指彈奏,三拍一個循環,總共循環兩次。節奏要準確,彈奏時準確區分出前十六后八分音符與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節奏,做到既有清晰度,也要有準確度。左手五度音程用3指與1指,八度音程用5指與1指的組合方式彈奏,左手伴奏不能趕拍子。

B段:旋律要有樂句的呼吸,情感的表達要到位,指法要規范。伴奏部分的左手部分的跨指要重點練習,剛開始練習時掌關節向上打開,2指主動圓滑的跨過1指,彈奏過程中保證手指張開能夠收放自如,食指關節不要折指。隨后以1指為支撐點,做中心軸進行練習,2指左右移動時,一定要保持手腕的平穩與放松,要求聲音圓潤、流暢、平穩、連貫。

C段:旋律出現在左手,注意指法的分配,樂句呼吸要到位。伴奏部分的柱立式和弦的,比較難彈。要求整齊,靈活有彈性,而有些學生容易出現手指不貼鍵,手指關節站立不住,軟,松垮,出現手從上方直接甩下來或者砸下來的現象,生硬,僵硬,刺耳;還有一種現象是聲音模糊,不用的手指也容易粘在琴鍵上,出現又淺又虛的聲音,還有出現拖拍的現象。
這都需要學生明確彈奏要領,該緊的地方必須緊,該放松的地方盡量放松。這里要求在胳膊放松的前提下,手腕要有彈性,手掌有穩定的支撐,彈奏的指尖要挺立,有一定硬度,力量要充分,能集中到手指,手指貼鍵彈奏,不能拍打敲擊琴鍵。掌握好彈奏要領后,還要分出主次之分,旋律聲部在左手,伴奏聲部在右手,伴奏聲部不能壓過旋律聲部,要給旋律聲部做陪襯,充當綠葉,奏出充實有彈性的聲音。

1、本首作品中雙音和八度出現較多,力度又偏向強奏,音色偏明亮,建議手指,手掌,腕部和肘要成為一個整體去發力,以肘部為核心軸心,整體的發力上下來彈奏,在樂曲中來表現喜慶的,熱烈的場面。
2、樂曲B段,左手伴奏流暢舒展,右手旋律部分歌唱飽滿,音色偏優美,樂句氣息有長短,心隨旋律線條進行。這個部分樂段一定要練習手指的控制能力,不能為追求速度,就用指尖去敲擊琴鍵。若要達到歌唱效果,觸鍵有深度,用柔軟的指肚推、揉彈奏,下鍵速度略慢,才能彈出圓潤連貫的聲音。同樣樂曲中C段的旋律部分也要這種奏法彈奏,旋律走向在左手。一般我們的左手比較弱勢,要彈出飽滿連貫的聲音,需要多加練習,借助手臂的自然重力,彈出豐滿的聲音。
本首作品中無踏板設計,為了加強歡慶熱鬧的氣氛,建議在開始的引子、A段有重音的記號出踩踏板,快踩快放,起到烘托的作用。
B段歌唱部分,每小節換一次踏板,用音后踏板,既能保證和聲的干凈又能襯托旋律的優美。C段參考B段踏板,但要保證聲音的不渾濁。
最后結尾處的五小節可以運用節奏踏板,增強音效,把人民歡天喜地,翻身做主人的熱烈慶祝的場景推向高潮。
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奏者若心理不過關,緊張,不自信,在處理表演樂曲時就會出現斷片,忘譜子現象。所以首先要有正確的積極心態,不要怕彈奏出錯音,當走上舞臺時就要忘卻亂七八糟的雜事,全身心的投入表演,內心想音樂,想《慶翻身》的畫面感,讓自己融入情景中,對自己充滿自信。舞臺經驗是通過多次磨練,多次不放棄的精神鍛煉出來的,假若出現臨場事故,一定要有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平時的學習和練習中嚴格要求自己,用端正的態度認真對待每次的演奏機會,并且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文化素養,對作品背景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演繹它的內涵,才有表演的欲望。并且通過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心理素養,用內心去表達音樂,演奏才會賦予生命力。
作為熱愛幼教事業的一名音樂老師,對中國的民族鋼琴作品非常喜歡,也希望通過對作品的分析,能讓更多的同學和音樂愛好者演奏中國鋼琴作品。它獨特的民族特色及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我們更加認真的去學習,去領悟,去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