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前教育過渡時期,為了做好入學準備工作,需要適當改變環境布置,調整作息時間,在不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適當縮短午睡時間,延長上課時間,適當增加智力活動的強度,啟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加速兒童適應小學生活的步伐,使兒童不受任何心理與生理影響地過渡到小學的學習生活。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學前教育過渡時期,闡述了學前教育過渡時期教育認識的主要誤區,對學前教育過渡時期幼兒活動組織與實施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學前教育過渡時期;教育認識;誤區;幼兒活動;組織與實施
學前教育是與小學臨近的教育階段。為使兒童獲得健康的成長,能夠從一個發展階段順利地過渡到下個發展階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學前教育與入小學的過渡至關重要。并且學前教育過渡時期要集中、直接地對兒童進行小學入學準備教育,為兒童作好體力、智力、品德、意志和生活習慣等準備工作。
一、學前教育過渡時期的概述
學前教育一般是指教育機構(幼兒園)對3-6歲兒童實施的保育和教育。廣義的學前教育是孩子上小學之前所接受的所有的教育。幼兒園是學前三年教育,學前班是學前一年教育,兩者都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學前班是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較落后(主要是農村),不能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的情況下,所設置的學前一年教育,是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和補充。學前教育的過渡時期也就是指學前班,孩子上小學的頭一年。
二、學前教育過渡時期教育認識的主要誤區
學前教育過渡時期教育認識的誤區主要有:(1)急功近利,大班要和小學生一樣上課、寫拼音、做作業。經過“學前班”的孩子,他的課程知識稍高于一般兒童,但學習的新鮮感,發現的樂趣,克服困難的興致都少很多。(2)對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壓力超出負荷造成的后果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和社會的不適。放心讓孩子去嘗試新的學習生活,即使入學前準備好了,不等于入學后就沒有問題了。(3)不顧孩子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忽視幼兒的全面發展。重知識培養,忽視習慣培養。把識字、背詩、計算當作主要課程,錯誤地認為只要有了知識就擁有了未來的一切,而疏忽了對孩子品德、意志、興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三、學前教育過渡時期幼兒活動組織與實施的分析
1.拼音教學的幼兒活動組織與實施。具體表現為:(1)拼音教學的幼兒游戲活動組織與實施。例如,在教學拼音時,設計一個打電話或找朋友的游戲,一名幼兒手持b字卡片做打電話狀:b b b,我是小b你是誰?另一幼兒手持p字卡片做接電話狀:p p p,你是小b我是p。通過游戲,孩子反復朗讀,加強記憶,會取得良好的效果。(2)拼音教學的圖片活動組織與實施。從兒童心理角度來看,孩子的抽象思維較弱,他們對于抽象的字母的學習,往往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需要借助直觀教具這一外部的刺激來集中注意力,圖片能把抽象的無意義的字母和直觀的圖象結合起來,引起孩子的注意,使孩子更容易記住拼音的讀音和字形。
2.結合音樂教學活動組織與實施,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比如,有贊美自然的、有歌頌祖國的、有贊揚教師的,還有傳遞孝道的,等等。其實在以往物質生活較為匱乏的年代,有流傳著一些非常適合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兒歌,如《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我愛北京天安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等,這些歌曲節奏較為單一,但卻實實在在地向兒童傳遞著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由于幼兒的理解能力不足,生活經驗欠佳,因此教師可以在幼兒參與音樂打擊體驗活動之前,給幼兒介紹一些關于歌曲的創作背景和歌曲中隱藏的故事,比如以《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為例,很多幼兒可能從未聽說過他的名字,更不知道他的英雄事跡,所以,教師可以講說王二小放牛將日本侵略者引入八路軍埋伏圈,而被日本侵略者殘忍殺害的故事,這樣幼兒就會對“王二小”這位年齡稍大的哥哥產生欽佩、緬懷和同情之情,達到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3.幼兒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區域活動是課程實施途徑的有機組成部分,區域活動和集體教學相互滲透,相互補充。具體表現為:(1)合理創設活動區。活動區的創設要科學有序;活動區的命名要兒童化(如寶貝餐廳、燒烤吧);(2)準備區域活動的材料。其要安全、衛生;要經濟、適宜(廢物利用);(3)制定活動區的規則。規則要符合孩子年齡特點,圖文并茂,盡量少出現漢字;(4)區域活動的指導。第一、活動前要向幼兒介紹區域活動名稱、玩法及規則。例如:在開展泥工活動前,首先向幼兒介紹泥工區投放的各種材料名稱和基本用法,并做示范講解,然后讓幼兒欣賞一些泥工作品,最后提出活動規則和注意事項:活動中幼兒要管理好自己的一套用具。活動中要保持桌面和地面干凈。活動結束時,幼兒要整理收拾并擺放好自己的材料用具。第二、開展區域活動要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區域活動的開展,要由少到多、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學期開始如果同時開展多個區域活動,所以開始階段可以先開展一個區域活動,待幼兒熟悉玩法并養成良好常規習慣后,再依次開展。第三、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主動探索學習。在區域活動中,老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意愿,激發幼兒探索的愿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第四、教師適時介入、協助參與。(5)區域活動的評價反思。區域活動的評價分為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和活動后的評價。評價不是對幼兒直接的評價,而是借助評價其在活動過程中所完成的作品或者是其在活動過程中的一些行為表現來進行間接的評價。評價的目的是引導幼兒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活動后的評價也可以叫做反思,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對下一次的區域活動做出必要的調整和改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過渡時期的教學任務是完成《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規定的教學目標,重點就是如何進行拼音的教學和區域活動的組織。并且學前教育過渡時期的幼兒活動組織與實施,不僅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而且還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和促進其良好常規的形成,所以必須加強對其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吳西子.論從學前教育向小學教育的平穩過渡[J].當代青年,2015(03).
[2]孫源悅.幼兒園音樂活動充滿趣味性的實施方法分析[J].戲劇之家,2020(20).
作者簡介
楊晨,內蒙古師范大學青年政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