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雪
◆摘? 要:面對新時期職業學校學生特點,職業學校教師要轉變教育方式,更新管理理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特長,創新成績評價機制,構建“以技補分”“以德補智”考核評價體系。
◆關鍵詞:職業學校;評價;樂起來;動起來;活起來
職業學校學生運用傳統的考核方法可能許多學生都不合格,這極大抑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進取精神,單純以學科成績分數評價我們的學生是極不科學的。每個人在某一方面可能有自己的特長、創新思維;也有許多學生學習成績不行,但道德品行很好,積極參加班級學校組織的活動和勞動,樂于助人,走向社會是一個高素質的勞動者。臺灣賣菜大嫂陳樹菊也可被《時代》雜志評為2010年有影響力人物。因此,職業學校必須創新學生評價機制,制定科學的學分替代標準,構建“以技補分”“以德補智”考核體系。
一、職業學校學生評價方向及原則
目前,職業學校對學生的評價形式過于單一,甚至存在教條主義的傾向,正確的方向應為促使學生達到完善,使其從生理方面與心理方面日趨成熟,進而使其個性得到必要的發展,讓其整個學習過程中充滿快樂與樂趣。職業學校培養的不是圣人,而是要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將其職業化盡可能的推向全面化。新時期,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僅是要求其具備專業性知識與良好的道德情操,而是需要具有綜合能力的人才。職業學校評價原則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個性成長和發展,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同時做到科學性與可操作性相結合,堅持平時評價與學期評價相結合,個人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學校不僅要教給學生職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技術,更重的是要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形成,通過科學的評價促進學生良好職業素質的形成。
二、職業學校學生評價策略
(一)讓職業學校學生的評價“樂起來”
許多學生的身上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特長和優點,例如其中有些學生動手能力強;有些學生能歌善舞;有些學生組織協調活動能力強,創業能力強;有些學生頭腦靈活,創新能力強。因此,職業學校應在各種活動中,主動抓住這些學生“閃光點”,或者積極創設條件,提倡賞識教育,不斷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職業學校能有用武之地,誘發他們的自尊心和榮譽感,讓職業學校學生“樂起來”。
(二)讓職業學校學生的評價“動”起來
學生精力充沛,除學習文化課和專業課外,要通過舉辦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來轉移學生過剩的精力。以“校園文化節”、“校園技能大賽”、“五月激情放歌”、“主持人大賽”、“大中專學生辯論賽”、“元旦文娛會演”等品牌文化活動為載體,豐富學生校園生活,寓教于樂。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選修課,陶冶情操,錘煉意志,提高思想素質。舉辦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讓學生的課外生活豐富起來,為學生創造施展自我的平臺,寓教于樂,增強凝聚力,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各方面素質。
成立學生自己的組織——學生會或其它社團組織,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各項管理中去。讓學生組織課間操評比,衛生檢查、校園巡視、車輛管理檢查、文化藝術活動評比,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組建興趣小組、體育比賽、學生廣播站、承辦校園藝術活動和校園小經營部以及班周活動,使學生學會相互交流學習,學會合作競爭,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等。使學生在管理中鍛煉自己,同時也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使學生在管理中找回自尊,找回自信。
關注學生表現出很大的創業創新熱情,解放思想,破除思維定勢,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啟動學生創業園的建設,學生的創業熱情被點燃,很多學生迫切希望投入到創業實踐中來。
(三)讓職業學校學生的評價標準“活起來”
根據學生在學校、市、省開展的技能大賽、創新大賽、“文明風采”大賽、學生會、社團等各類活動中表現情況分類制定合理的學分,可以替代平時考試學分。德育也不再是軟任務,而是可量化的硬指標,可增加德育學分,把德育量化考核引入學分范疇,使德育真正成為衡量學生能否畢業的硬性指標。
在構建德育評價標準機制方面,首先是轉變觀念,改變心智模式。德育評價不是評出誰優誰劣,而是引導調動全體學生對育人目標充滿信心并為之不懈努力,引導學生注重過程、端正態度、學會做人做事;引導學生發奮努力,練就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可試行“以德補智”的育人辦法:允許一些文化理論實踐學分不夠的學生在畢業時用德育學分替代文化理論實踐學分。
其次是優化評價內容,除了關注學生在學校的紀律狀況、心理狀況、學習狀況和個人表現外,還把勞動態度、吃苦耐勞精神、生產效率、職業習慣、師生關系、設備養護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內容列入其中,并且將與職業要求相關的關鍵元素全面覆蓋到常規教學之中,覆蓋到三年或五年在讀期間全過程之中。常規教育,制定行為規范實踐評價量化(一年級),制定思想道德和專業思想評價量化(二年級),制定崗位素質、就業素質和創業素質實踐評價量化(三年級或五年級)。常規教學,把情感態度、主體參與、合作交流等項內容也列入評價之中,并占一定的比重。
再次是優化評價主體,改革傳統封閉單一的評價主體模式,建立以授課教師評價為主,以學生自評、互評、實習用人單位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機制,尤其重視師傅、車間和企業的評價;最后是變革評價方式和操行手段。在制定教育教學評價指導性意見時要求教育教學評價要做到定量與定質、筆試與操行、過程與終結、動態與靜態、絕對與相對等方面的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發展性評價和“成長評價”。在操作方法上,設計出相應的軟件,分類設置、跟蹤記載,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效益。
總之,要針對新時期職業學校學生管理的特點不斷改進管理方法,創新學生活動實踐載體,真正讓學生唱起來、動起來、樂起來,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讓每位學生在學校有事可做,有理想追求,各人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去自由發展,使他們感到生活很充實,讓他們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職業學校應勇于創新,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不斷開拓學生管理的新思路,考試不再囿于傳統的管理考核制度,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龔雪.職業學校課堂教學評價方法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09).
[2]潘曉莉基于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評價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成效——以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0(07).
[3]鄭永杰.基于職業學校構建學生學業綜合素質評價的實踐研究[J].濰坊學院學報,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