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愛
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隨著思想的成長變化和社會閱歷的不斷擴展,他們在學習、生活上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不少人會出現學習、情緒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困擾或障礙。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嚴重的危害。
心育是一個大舞臺,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種途徑和方法可供選擇。今天筆者就來談一談“閱讀療法”。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提高其心理自助能力將具有重要意義。
“閱讀療法”又稱為“圖書治療”,是一種通過閱讀圖書或其他類似的信息材料幫助讀者緩解消極情緒、凈化心靈的方式。
有國外學者總結了“閱讀療法”的六個積極作用:
1引導讀者在心中產生這樣的意識—“我并非第一個遇到類似困惑的人”。
2幫助讀者發現解決困惑的方法有多種選擇。
3使讀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人們卷入某一特定情境的原因。
4有利于讀者挖掘書中他人經驗的價值。
5直接向讀者提供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法。
6給予讀者勇氣,讓他們現實地面對自己的遭遇,而不是逃避。
中學生的心理處于半成熟的狀態,自尊心強,內心缺乏安全感,在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需要特別注意隱私的保護。同時,中學生的閱讀興趣比較廣泛,閱讀能力也較強,因此閱讀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可接受的也科學可行的心育方式。
現如今,中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學習壓力也大,很多學生往往是在家長和教師的鞭策下長大,容易忽視自身的興趣愛好,產生空虛心理,進而導致厭學。而有閱讀習慣的學生,能夠在書籍當中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得到心理慰藉,在文字當中使消極情緒得到釋放,充實內心。
對于中學生,教師和家長單純的說教對他們來說已經難以起到理想的作用,因此,要塑造其對自我、對社會正確的價值體系認識還需要借助其他的方式。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是很好的選擇。通過閱讀充滿正能量的書籍,中學生的心理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指導其在現實中的言行舉止。
領悟能力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不閱讀的孩子由于知識面狹窄、見識少,領悟能力相對也較弱,在遇事時反應慢。而經常閱讀的人一般喜歡思考,能夠設身處地地理解書中的情境,對書本的知識和他人的經驗可以很快吸收,并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儲備起來為己所用。
中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心理上的“暴風驟雨期”,如果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困擾,他們可能會選擇默默承受,或者采用不成熟的處理方式,這非常不利于及時解決問題。文字是無聲的老師,通過閱讀,學生如果對書中的人和事產生了共鳴,在體驗別人遭遇的同時,就能學會積極的替代性經驗,獲得極大的心理支持,便于他們自我調節和改善。
閱讀對中學生的心理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但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礎上。

A選擇恰當的書籍是前提。中學生與成人不同,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不強,自控能力也較差,有些學生自稱喜歡看書,但是可能看的是游戲類的書籍、恐怖小說、言情小說甚至是黃色書籍等。這樣的閱讀不僅無法使他們的心理更健康,還會起反作用。
因此,為學生選擇正確的閱讀材料是重中之重,教師和家長要嚴格把關。最好是在學生閱讀前了解其需求,為他們提供有針對性的書目,并不斷進行追蹤反饋,力求將閱讀的積極作用展現出來。一般而言,心理自助類圖書、人生哲理叢書以及歷史文學著作對中學生起的積極作用最大。
B閱讀影響心理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實施的過程可能比較漫長。要維持學生的興趣,就需要結合多種不同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班級組建讀書小組,每個小組針對不同的主題(自卑、人際交往、學業壓力、考試焦慮、親子關系等),教師為每個小組提供相應的書目,讓學生根據自己所需自由選擇想進入的小組,解決自身的困惑。
在閱讀過后,邀請每一個小組為班級出一期相關的板報,把不同主題的精華內容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既能夠增強小組間的合作,又可以加強閱讀的作用。另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由書籍改編的或勵志或溫暖治愈的同名電影,引導讀者將電影與書籍的內容聯系起來,獲得更加立體的感受。
C中學生的心理成長一定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對他們而言,學校環境、家庭環境是最重要的,因此,家校聯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非常有必要。
在家庭中,父母要做好榜樣,以身作則,堅持閱讀,同時也要花心思為孩子選擇書籍,并及時鼓勵孩子,可以開展“親子共讀一書”的活動,與孩子探討書中的問題,及時進行引導。
在學校中,校圖書館(或班級圖書角)要為學生服務,為他們提供舒適的場地以及豐富的書目,老師也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閱讀之美,并從中受益。
D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的發達,中學生閱讀的途徑也變得多樣化。除傳統的紙質圖書外,視頻、音頻以及電子書等新媒體的方式似乎對中學生更有吸引力。
不得不說,信息化背景下中學生的閱讀顯得越來越便利,但同時也需要提高警惕,因為中學生很容易在其中迷失自我,快餐式的閱讀容易成癮,其中的內容也是參差不齊,恐怕難以給學生帶來實實在在的成長。
中學生的心理可塑性非常強,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應重視引導其掌握正確的調適方法,并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研究表明,具有積極興趣的人其心理健康狀況遠優于具有消極興趣或沒有興趣的人。而閱讀毫無疑問是積極的興趣,一個有效的凈化心靈的途徑,它可以使學生的心理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