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32歲的王女士,是一位新媽媽,自從有了寶寶,她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邊要安撫愛哭的寶寶,缺乏休息;另一邊因與老人的育兒觀念不一致,經常發生矛盾。她的情緒狀態逐漸變得焦躁不安,起初是心思敏感,容易傷心流淚,懷疑自己不能照顧好寶寶。慢慢地,演變成悲觀絕望,嚴重失眠,有時走在路上便想向車流沖去。她成宿成宿睡不著,更加胡思亂想,越發覺得自己很沒用,每天的世界都是灰暗的。終于,在她歇斯底里地哭鬧了一場后,家人陪伴她來到精神科就診,經過系統評估,王女士患了重度產后抑郁。
我們生活在一個抑郁癥、焦慮癥高發的時代,有數據表明,抑郁癥女性的發病率是男性的2倍,35~45歲的女性發病率更高,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女性的情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體內激素變化的影響。這里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產后寶媽,由于產后體內激素快速而劇烈的變化,再加上對新角色的適應困難、家庭關系等原因,使得產婦更易感抑郁焦慮。
產后抑郁的表現與一般抑郁癥狀相似,但起因和關注的事往往與嬰兒或丈夫的事有關。
1在情緒上,表現為長期無法克制的愛哭、孤僻、悲觀厭世、失眠或嗜睡、注意力難以集中、疲乏及食欲不振、有自殺或殘害嬰兒傾向等。也會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感到自卑、自責、內疚。
2在日常生活中,她們缺乏興趣,很難專心致志地工作,常感到腦子反應遲鈍,思考問題困難。對各種事情體驗不到愉快,遇事老往壞處想,感到生活沒有意義。
3在軀體癥狀上,約80%的患者有失眠、頭痛、肌肉痛、頭昏、眼花、耳鳴等癥狀。這些軀體癥狀多隨著抑郁情緒的緩解而逐漸消除。
同一般的抑郁癥一樣,如果上述癥狀在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存在,且持續時間超過2周,那很可能是患上了產后抑郁癥。
產后抑郁,顧名思義,是指發生在產褥期的抑郁癥,可持續至整個產褥期或更長時間,一般持續到產后6個月。產后抑郁不僅給產婦本人帶來極大的痛苦,還會影響到家庭關系、嬰兒的生理心理發育,嚴重的甚至會發展到“擴大性自殺”。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產后抑郁,關于年輕媽媽帶著孩子自殺的新聞屢見不鮮,產后抑郁的悲劇對整個家庭造成難以挽回的惡果。
產婦的內分泌變化較大,是產后抑郁癥發生的生物學基礎。懷孕時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分娩后,激素水平又突然下降,這種激素的急劇波動引起了產婦內分泌的一系列改變,從而導致情緒和行為改變。另外,產后抑郁還和遺傳有關系,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別是抑郁癥家族史的產婦,產后抑郁的發病率高。有數據表明,相比于無抑郁家族史者,有家族史者產后抑郁的發生率將增加3.27倍。
產婦十月懷胎到產假結束,要經歷一年多的時間,對于產婦的事業及心理狀態必然有一定的影響。分娩后,產婦除了要忍受自己身體的不適,還要不分日夜地照顧孩子,睡眠不足也直接影響了產婦情緒。同時,作為新媽媽,產婦面對新生兒常常手足無措,對如何育兒有焦慮和恐懼的心理,并且產生種種焦慮情緒。
此外,產婦的性格特征也跟產后抑郁的發生密切相關。例如寶媽從小就多愁善感,性格內向、敏感、承受能力差等,或常以“抑郁”的有色眼鏡看待生活中的日常事件,容易把中性的信息解讀為負性。這樣的人常有不穩定的自尊,批評、拒絕她們有強大的殺傷力,破壞她們的自我形象,會讓她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具有這些性格特征的會更易感產后抑郁。
剛生完孩子的媽媽們會變得非常敏感,特別需要得到親人的理解和支持。角色的轉變,心理的落差,都需要媽媽們快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去適應。然而,現實生活中,家人的關注點更多在嬰兒身上,對產婦的身體狀況及心理狀態疏于照顧。此時,如若丈夫不夠關心,存在婆媳矛盾、經濟壓力,或者生活瑣事,樁樁件件都會成為導致產婦抑郁的導火索。
此時,應避免跟產婦說“別的媽媽都沒事,就你矯情”“你怎么連個孩子都看不好”之類的話。特別是在產后6周內給予產婦全方位的心理照護,能有效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如果寶媽的情緒和行為方式與生產前發生了很大變化,可能是癥狀的表現,而不是“玻璃心”或者“公主病”,更不是人品或者性格出現了問題。一旦產婦患上產后抑郁癥,家人應該積極面對,正視產婦的病情。
情緒低落的產婦需要被多加理解。對產婦來說,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去宣泄,嘗試調整自己的心態,多看事物的好處,將注意力轉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上。可以更多關注自己的喜好,嘗試參與到力所能及的活動之中,適當做一些放松的活動,例如深呼吸、散步、瑜伽、冥想、聽音樂等。
抑郁情緒無法得到有效緩解的產婦應及時到專業的精神科就診。醫生會針對你的情況進行科學評估并給出合理化建議。心理醫生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采用勸導、鼓勵、同情、安慰、支持以及理解和保證等方法,可有效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如果產婦的抑郁情緒嚴重,甚至出現自殺的觀念,醫生通常會及時予以藥物控制,必要時住院治療。抑郁的寶媽們在家人的支持及醫生的幫助下,很快便可以走出陰霾。
孕育生命對每一位“新手”媽媽都是巨大的挑戰,在激素的劇烈波動、生活環境的重大改變下,寶媽很容易出現產后抑郁的癥狀,這不是“公主病”,而是不亞于生產過程的“鬼門關”,希望每個家庭都能重視新生兒父母的心理狀態,每一位“新手”爸媽都能夠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