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紅

天氣晴朗,陽光明媚。學校心理咨詢室來了一位預約好的女生,干凈利落,知性大方。她叫安靜,落座后,跟我聊起了困擾多年的事情。
一直以來,安靜對一些在普通人看來并沒有那么可怕的事情過分擔憂恐懼,比如晚上上廁所總覺得有人跟在她身后,獨自一個人在水龍頭邊洗衣服時總覺得有人在她背后站著,這些時候會頭皮發麻,夜里難以入睡。
仔細打量著安靜,她外在的明媚讓我很難把她內心經歷的恐懼與她本人聯系起來。恐懼情緒是有根源的,如果要讓安靜的恐懼心理有所好轉,我需要幫助她找出讓她產生恐懼的根源。
“請你回憶一下,自從有記憶以來,經歷過什么讓你害怕的事件?”
“好像沒有。”
“你仔細回想一下,只要有記憶以來讓你害怕的事情都可以。”
沉思了片刻后,安靜說:
“大概是我四歲上幼兒園中班時,有一天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個類似人販子的人,我當時非常害怕,躲在小角落里一直看他走遠,那時心里害怕極了。回家后也沒有跟爺爺奶奶講。”
按照常理,四歲的孩子上幼兒園應該有家人接送。為什么安靜獨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
于是我問她:“你小時候是在父母的身邊長大的嗎??”
“我不是在父母身邊長大的。一出生,我就被寄養在親戚家里,三歲前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里,三歲后回到爺爺奶奶身邊,上了幼兒園。小學時回到父母家后,我內心很抗拒,跟爸媽不親。”
產生恐懼情緒是因為曾經發生過恐懼事件,有不安全感是從小居無定所,缺少父母陪伴的成長環境所致。四歲時,安靜就有敏銳的觀察力,能夠逃過類似人販子的眼睛,是什么原因讓這個孩子在四歲時就有細致的觀察能力?又是什么力量讓小小年紀的她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答案會不會是她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缺少安全感呢?她有哪些優勢能幫助她應對恐懼呢?
“你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這件事情對你的內心造成了傷害。但是,因為你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所以,你有了更加出眾的本領,不知你注意到了沒有?”
安靜注視了我片刻后,我試著提示了一下:“在你們寢室里,你的哪方面能力比別的同學強?”
“我比其他同學會更有規劃,我的寢室衛生會打理得更干凈。這個算是優點嗎?”
“這個當然算優點了,你再想一想,同樣的年齡,為什么你比寢室的同學多了這些優點?”
“從小我不在媽媽身邊,寄養在親戚家里時,我總想討好他們。上小學回到父母身邊后,我跟父母關系很疏遠,我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在干。進入初中,我就住校了,每次離開家時東西都是我自己收拾。”
“你看,這是不是就是因為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反而讓你有了更加出色的表現?其實,從你落座的那刻起,我還發現了你一個出色的優點,我來幫你分析一下吧。看你今天的穿著,十分得體。你的米色外衣跟米色的鞋子呼應得非常好,淺藍色的牛仔褲跟米色搭配以后顯得你特別陽光精神。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今天背的這個包包是特意挑選過的,你在搭配時注意到了這個包是米色的,包上面綴了藍色的樹葉,包和衣服的色彩互為呼應,融為一體。因此,你在穿著和配色上面表現非常出色,你有這樣的能力,說明你有敏銳的觀察能力。”
“老師,您說對了!我今早起來搭配衣服時確實是這么想的!”
“你想過嗎?為什么你會有這么敏銳的觀察力?為什么你會在四歲時就能觀察出人販子,讓自己免于受害?這些出色的表現是不是因為你從小沒有生活在父母身邊而練就的察言觀色的能力呢?”
“老師,您今天不這么分析我還真沒有意識到,從小沒有在父母身邊長大,我的內心一直難以釋懷,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件不好的事情,可以培養我不同于其他同學的更出色的品格。”
“生活往往是這樣,我們對很多事情只是看到它不好的一個方面,卻忽略了它好的一面。而我們需要做的是,既然那個壞的事件已經無法彌補,那我們就要在壞事件里發現它對我們成長有利的因素,這樣我們才能把這件壞事變成好事,不讓壞情緒一直影響我們。”
安靜認真地看著我,聽我與其一起分享她的故事里的精彩片段。
我們的談話已經快一個小時了,是該收尾的時候了,我對今天的咨詢進行了小結。咨詢結束前,我還與安靜約定,請她每天把自己的優點記錄在一個小本子上面,然后問問自己為什么會有這個優點,這個優點是怎么產生的。如果她的恐懼情緒有所好轉,請她繼續做這個作業,如果她的恐懼情緒沒有減輕,下周同一時間,她可以再來咨詢中心找我,我與她探討其他辦法治療她的恐懼情緒。
安靜爽快地答應了,看著她遠去的背影,我的內心充滿愉悅,希望她走出恐懼的陰影。

首次咨詢到現在,已經過去半年了,我依然每周固定時間在咨詢中心值班,安靜沒有再來咨詢室。看來她已經走出了恐懼的陰霾,真心祝福她,希望她找到更多辦法應對恐懼的陰霾,希望她的人生絢爛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