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創敏
◆摘? 要:經濟社會的發展進步,使學校教育中的教學理念發生著深刻變革。初中教學中數學知識的難度進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降低,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更多挑戰。此外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在情緒也會面臨更多突發問題。教師在教學中需要促進課堂教學保持時代氣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學習思考路徑,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等,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切實培養貢獻更多力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分析;執行策略
在傳統數學課程教學中應試教學思維和儒家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發揮著主導,導致師生之間存在某種先天的隔閡,數學知識學習成為一種強加給學生的任務,缺乏數學知識教學的靈動氣息。對此在新的教學階段,教師要嘗試重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思維和視野,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專業化的分析和思考,使學生打破傳統知識學習的循環,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形成新的認識。
一、傳統數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1.教材內容之間缺乏聯系性。在數學知識教學有一個常見問題,即學生很容易陷入“一葉障目”的窘境,在數知識學習中缺乏聯系性的思維,對知識的思考視野十分狹隘,限制了其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其根本原因是教材將數學知識進行刻意的割裂,單元知識之間缺乏必要的聯系性。其次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眼前的目標,“題海”訓練模式消耗了學生的智能,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缺乏長遠視野。想要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就必須使數學知識之間更具聯系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視野,使對單一的數學問題進行更靈活的應對。
2.教師的教學思維相對刻板和僵硬。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保持基本的人文主義關懷,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和學生保持有效的交流,使學生的學習問題得以更充分的暴露和解決。但在實際教學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屢見不鮮,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多的是靠模仿和記憶,缺乏深層次的探索意識和想法,使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中記憶負擔不斷加重,畏難和抵觸情緒不斷增加。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針對優秀的學生、前排的學生開展課程,忽略了其他學生的學習訴求,使學生的分層問題不斷拉大。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智慧激勵全體學生不斷競爭和進取,減少教學中的隱性歧視內容,使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有效提升。
二、促進初中數學高效開展的策略
1.樹立學生分類學習思維。數學知識本來被有效的劃分,在數學教材中卻讀不到體現。傳統數學知識發展過程中,數學知識可以劃歸為:數理知識、幾何知識、特殊數學問題三大類。有了分類思想學生就不會覺得數學問題復雜繁瑣,而是更有條理的完成各種學習調整,促進學生數學視野的切實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在開課教學前,鼓勵學生對教材的目錄進行分析和討論,先對數學知識進行有效歸類,促使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更有條理。此外劃分清楚數學知識的類型,也有助于學生轉化創新思維的發展。數理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由圖形知識進行換算,幾何知識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通過公式計算得出結論等。以使學生具備更強的解題應變能力。例如在方程、函數問題解決過程中,數形轉化的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
2.對數學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歸類。初中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缺乏聯系只是一種表象,教師要將數學和現實生活進有機聯系和解釋,降低數學知識的教學難度,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語言的多樣思考。數學知識都是從人類遠古時代的實踐生活中發展而來,據此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推理,就可以很好地樹立學生的抽象轉化思維。例如數理知識是對現實物體數量的抽象換算,幾何知識是對現實圖形問題的抽象計算等。此外教師可以解釋:一些看似“無用”的知識,其實是對更復雜問題的解釋,學生當前的學習階段尚接觸不到,但和現實生活也有著深刻的聯系。例如函數問題是對事物發展趨勢的表達,圖形計算在物理知識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等,以此激勵學生對數學知識做到更多樣的思考,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拓展。
3.鼓勵學生共享學習經驗。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面對學生的兩極分化問題,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集體學習氛圍進行有效化解。初中階段學生開始對知識學習擁有更多理性思考能力,學生之間的學習經驗共享對提升學困生的成績具有重要價值。不過“面子”問題始終是學生需要跨越的障礙。對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注意合理的小組劃分方式,促使學生之間完成更有效的知識學習和溝通,以競爭意識、榮譽意識使學生跨過“面子”問題,從而形成更良性的課堂學習和合作。2此外基于分層教學思路,教師可以保持隱性的分層教學思路,將簡單的問題留給學困生進行解決,將復雜問題留給學生集體進行討論,促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獲更多積極體驗和激勵。
4.保持探究性的數學知識教學思路。探究性教學思路,簡單總結可以概括為從實踐到理論的學習過程,顛覆傳統教學中從理論到實踐的傳統方式。教師在教學數學定義、定理過程中,都可以鼓勵學生對其最初的探究路徑進行分析,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形成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在教學有理數、實數等數字分類概念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將數字進行如此劃分,劃分的價值何在?并舉出一些無理數發展歷史進行說明,使學生了解到古人在認識數字過程中出現的“精神危機”,以及這些危機的最終解決途徑。促使學生對數字的分類從現實生活角度出發做到更深刻的認識,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結束語
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對傳統教學思路進行積極反思,提供給學生更完整的學習思考路徑,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保持理性科學、趣味樂觀的態度。在課堂教學中將更多的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解決,鼓勵學生大膽提問,使學生的創新實踐素養得到更科學有效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黃秀琴.探究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3):283.
[2]賴麗梅.探究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9(09):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