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佳
◆摘? 要:隨著社會思想的不斷進步,父母都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越來越多的家長除了培養幼兒基本的事物認知,更加注重提高幼兒的綜合素養,在幼兒時期便開始規范幼兒的行為習慣。隨著教育的進步,家長對學校的選擇也越來越嚴苛,需要通過極長時間的思考與糾結。因此,幼兒園作為幼兒教育的載體,在課改的路上一直進步,從轉變以往死板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再到轉變課程的園本化傾向,將知識滲透在生活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樂,為幼兒教育灌輸營養液,賦予更加充沛的活力。本文將針對“生活教育”在幼兒教育日常中的體現做出闡述。
◆關鍵詞:生活教育、教育活力
“生活教育”是通過將教學內容融到日常生活中,讓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幼兒剛進入學校,猶如一張純白的畫紙,而幼兒經歷的事情便會成為畫紙上的一筆,或許是黑白色,也或許是彩色。正是因為在這個時期幼兒對接觸的事情開始產生自我意識,遇到的每一件事都能成為人生中的第一次,因此幼兒時期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將面臨如何將生活中的蘊意有效融入到實際教育教學里,如何通過好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引導的問題,讓教學日常變得更有活力。
一、生活教育的內涵及思考
陶知行教學理念中視“教學做”為一體,強調“做”,如何做,便如何學,如何學,便如何教。從做上出發,將教學歸于現實,不實行空洞,不切實際的教學方式。因德智體美勞是人們應具備的基本品德,于是幼兒時期便有音樂、美術、體育、禮儀習慣等教學活動。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有效真實的教育教學。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牢記“教學做合一”的實踐理念,多方面發展幼兒實際操作能力,帶領幼兒感受教育的真實性,從幼兒時期培養幼兒動手能力,促進幼兒身心教育全發展。
二、生活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立足生活事物,豐富幼兒認知
基于“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將幼兒教育教學與生活相結合,通過生活日常事物,完成幼兒教育教學。在幼兒時期學校教育在于讓幼兒學習基本認知,形成基本生活習慣,學會基本行為舉止,懂得基本為人處世。為了發展幼兒相關能力,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將教育立足于生活事物,接近幼兒思想觀念,便于幼兒在學習中更容易理解。當教師教幼兒認識身邊事物,如“凳子”、“桌子”、“床”等于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品時,教師應利用身邊真實的物品讓幼兒更清晰的認識,同時注重擴展相關知識。比如,獨立無靠背的是“凳子”,獨立有靠背的也可以是“椅子”,長方形高高的是“桌子”,圓形高高的也可以是“桌子”,柔軟寬敞的是“床”,木頭狹窄的也可以是“床”。切忌讓幼兒產生固定思維,認識了其中一種便只認識其中一種,或者把所有相似的全認為是一種。通過將生活與教育相結合,讓幼兒將教學知識融入到生活中,豐富幼兒的認知能力。
(二)創設生活情景,開展幼兒教育
教育初期教師會教育幼兒學會禮節禮貌,學會簡單的問候語,“你好”,“老師好”、“再見”、“明天見”等簡單基礎的禮貌問候,而教師在教育幼兒這方面能力的場景,通常在家長接送幼兒上下學的時候。進入學校時教師教幼兒與父母說“再見”,見到教師時父母教幼兒說“老師好”,看見同學教師教幼兒說“早上好”,等等一系列的問候語,幼兒重復每天的進行問候,自然而然地明白了問候的重要性,也學會了基礎的問候語,這便是生活情景促進幼兒教學。創設生活情景,通過自然的方式傳達幼兒教育教學。幼兒大多喜歡角色扮演,醫生、警察、教師,幼兒對高尚的職業有著極高的崇敬,通過情景帶入展現自我的能力,在這個時期幼兒開始理解愛與正義,在職業扮演中學習善良,學會包容。教師應積極利用幼兒這段時期的發展,傳輸正確的思想,多展開類似的活動,或者組織幼兒體驗參觀相關工作,教師可以在班級中選取幼兒當小助手,讓幼兒感受責任心。通過積極創建生活情景,將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
(三)巧用生活常識,激發幼兒能力
幼兒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師生互動進行,培養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對新鮮事物的積極性。在游戲中教師也不應忘記教學的目的,當進行建構活動時,教師應給予幼兒一個完成的目的,搭建一架飛機,搭建一座房子,搭建一棟大樓,讓幼兒不只是單純的搭積木,而是通過搭建積木積極思考,開發想象能力,培養幼兒動腦能力。無論幼兒最終搭建的形狀是怎樣的,教師都應給予積極的回應。幼兒時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感知力也是最敏感的,簡單的事物在幼兒發展過程中都能是轉變的契機。同樣,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進行故事講述,在新的一天講述過去的收獲與發展,即使幼兒學會的詞語不多,但通過講述故事能夠形成幼兒完整的表述能力,培養幼兒自信心,養成踴躍的積極性,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問題,通過自我反省不斷改變優化自身素養。教師根據幼兒習性進行互動游戲,有目的性地對幼兒進行培養,如果教師發現某位幼兒在交往交流過程中存在不足,便可以思考創設這方面能力的活動。積極開發幼兒的智力腦力,培養幼兒對獲取知識的積極性。
幼兒是一個富有無限想象力與創造力的個體,對于幼兒的教育永遠都不應該只局限于條條框框中,教育可以無處不在,需要教師敏銳的洞察力抓住教育契機,賦予幼兒教育足夠的發展活力,讓教育滲透在幼兒的戶外活動,生活活動,游戲活動,教學活動等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讓幼兒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錢佳暉.趣生活·促成長——淺談在生活中如何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J].讀寫算,2021(06):37-38.
[2]周曼曼.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啟示[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7(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