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玉芬
◆摘? 要: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提升學生自我閱讀能力、培養學生日常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傳統的大班范讀式、自習式閱讀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閱讀技巧的把控、文章主旨的分析能力影響較大。因此,教師應當充分結合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根據教材中每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任務來制訂學生相應的學習教案,讓每個學生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語文學習的潛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自主的學習意識和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十分必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教學;閱讀教學
閱讀是個體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和交流的過程,對于小學階段的個體來說,閱讀既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行為,也同樣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基于文本進行閱讀能夠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認知深度,并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得到精神層面的塑造。由于個體具有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學習基礎,對于文本的認知也是別具一格的,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差別,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運用個性化閱讀打開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思維,進而得到思想層面的熏陶。針對小學語文開展個性化閱讀,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落實
1個性化閱讀的概念
所謂個性化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個性化學習為核心,利用學生的自主積極性開展閱讀教學過程,在滿足學生不同閱讀需求的同時,可以達到保障閱讀教學質量的目標。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要以規范化閱讀為教學基礎,規范化閱讀與個性化閱讀之間并不存在互相矛盾的問題,只是在規范化閱讀的基礎上注重學生自主閱讀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應用適宜自己的閱讀方法閱讀文章,并在此過程中產生個性化的理解內容。可見,個性化閱讀突出的是學生的“學”,一切圍繞學生的有效學習為核心。
2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
2.1促進語文教學良性發展
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教學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掌握閱讀學習的方法,通過閱讀過程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這一教學理念與語文教學的發展規律相符合。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所提倡的閱讀學習是站在多角度、多元化的視角去解讀文章,將傳統語文教學中的固有化與僵化的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改變。個性化閱讀屬于全新的教學模式,將語文學科具有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充分體現出來,可有效促進語文教學的良性發展。
2.2完善學生人格
學生通過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能夠通過自讀自悟的閱讀過程產生獨特的見解,可有效促進學生養成獨立的個性與精神,并且還可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應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應將此教學模式體現的尊重學生獨特見解有效突出,讓學生在個性化閱讀學習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可以達到放松身心的閱讀過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并完善學生的人格。
2.3有利于社會的創新發展
觀其教育行業的發展過程是在社會不斷發展下而不斷成長的,制定的教育目標決定著學生的培養方式與素質形成。學生通過不斷成長最終形成具有獨立能力的行為人,通過學生在社會中產生獨立的行為促進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學生的思想意識決定著社會的未來形態,推動社會朝向創新型的方向發展。
3個性化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3.1創設個性化閱讀情境
閱讀是一個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同化信息的過程,是在個體已經獲取的信息層面中,通過個體的思維活動,對知識信息不斷發展與豐盈的過程。根據閱讀的這一規律,需要在個性化閱讀實踐中,為學生創設個性化閱讀情境,提供實踐、感悟、認知的平臺。以此平臺為例,促進學生良好的實踐與體驗課程信息。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的實踐,可運用情境教學模式,在情境教學的輔助下,創設個性化閱讀的情境,為學生提供知識認知、輸入、實踐的平臺,進而使學生在平臺實踐中獲取知識信息、知識能力、知識素養。
3.2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直是各科教師不斷研究的內容,因為每一種“激趣”手段在長時間應用下都會失去作用,需要教師不斷創新“激趣”教學手段,進而利用新奇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達到“激趣”效果后良好引入本節閱讀教學的內容,達到保障閱讀教學效果的目的。因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時應分析學生的喜好,進而創建出有效的“激趣”手段,達到充分激發出學生閱讀興趣的教學目的。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且具有好奇心重、好動的特點,教師在設計“激趣”閱讀教學手段時,可以采取“講故事”“游戲”“新奇事物的引入”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性。講故事教學模式利用的是小學生喜愛聽故事的特點,游戲教學模式利用的是小學生好玩、好動的特點,新奇事物教學法利用的是小學生好奇心重的特點。通過針對學生特點設計“激趣”教學手段,可有效達到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
3.3關注到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促成個性化閱讀
閱讀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個體創造力發展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對閱讀的內容做出個性化的反應,引導學生走出思維的禁錮。每次閱讀結束之后,教師都要讓學生回顧文章,找到自己喜歡的部分,以及整個文本中自己認為最重要的問題,通過代入思考,和文本進行深度的交流。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解,教師也不應過于拘泥于標準答案,學生只要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積極地思考,對意義進行探索和建構,就是極富創造性的行為,教師要予以鼓勵和支持。教師可以在強化體驗的環節,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小組內的成員圍繞閱讀的內容進行探討,學生在與同齡人之間進行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能夠吸收的內容更加豐富,而且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思維火花的碰撞,強化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相關的活動也可以延伸到課下,讓學生能夠在課下形成個性化閱讀小組,選擇和自己閱讀偏好相近的同學,共同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延伸
4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與良好閱讀習慣的過程,教師應當注重在教學中對文章情節發展脈絡的把控,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黃向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有效途徑[J].教書育人,2018(31):22.
[2]韓麗.小學語文高年級單元主題整合的閱讀教學實踐[J].華夏教師,2018(26):13.
[3]趙靜.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質量的提高策略[J].學周刊,2018(26):30.
[4]王東.結合身邊事物提升學生讀寫能力——小學習作淺談[J].新課程,2018(04):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