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戰坤
◆摘? 要:針對當前職業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進行展望,通過多媒體技術引進、線上線下教學融合、時代精神引領等改革創新打破陳舊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思政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
◆關鍵詞:立德樹人;思政實踐教學;改革創新
思政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闡釋,但不應該缺失實踐教學。技工院校想要更好地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首先應該從技工院校自身實際尋找突破口,變革思政實踐教學方法,積極實施課內與課外實踐教學相結合。技工院校作為培養社會急需應用型、技術型型人才的主要場所,為保證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工匠,要努力將思想道德與法律體系理論知識傳授與實踐教學進行融合,做好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
一、思政課教學模式及存在的問題
全國從小學到大學教育,思政教育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技工院校都已將思政課設為全日制在校學生的公共必修課,學生通過對思想道德與法律體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等的學習,形成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就業創業觀,并且將這些理論知識合理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目前的思政課由于陳舊的教學模式不能及時地適應新時代主流思想的飛速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思政課的教學成果并不理想。
1.教育觀念不先進,教學模式不夠新穎
“填鴨式教學”在部分院校仍占據著思政課堂的主導地位,成為阻礙教學模式改革的關鍵環節,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不多,學生主體地位不突出,“教”與“學”的本末倒置,最終使得教學效果與教學理念大相徑庭。教學模式涅槃重生必須改變固有的教育理念。教師承襲原來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占據課堂主導地位,學生無法獨立進行思考,學習積極性大大減弱。在這種教學環境下,學生吸收并運用知識的分析新時代社會問題的能力無法完美地體現,導致實踐教學的意義被大大削弱。
2.實踐教學形式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
大部分技工院校的思政實踐活動停滯不前,僅僅利用節假日“學雷鋒活動日”“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等活動來要求學生自行學習無私奉獻、紅色文化等精神,最多是結合當地歷史人物寫感想或心得;而學校和教師的不重視導致學生不主動進行學習、調研和總結,一味地抄襲網絡上現有的文章應付了事。這樣的表面性實踐活動非但沒有意義,更是浪費時間,耗費精力。由于多媒體的飛速發展,人手一部手機已成為常態,學校對“無手機課堂”的管理不夠嚴格,學生不能做到專心聽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基本用開課點名的方式來維持。大部分學生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不高,對公共必修課的要求是“及格萬歲”,沒有及時正確地擺正自己學習主體的心態,投入度低,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二、思政實踐教學新途徑的探索
時代在進步,人才培養也要與時俱進。隨著國家思政教育改革創新理念的滲透,人才市場也逐漸開始關注如何將人才的個體差異性和社會的普遍性相結合。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思政實踐教學改革的意義,實踐教學的改革不是完全摒棄原來的教學模式,而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在原有優秀的實踐教學基礎上,發展并創新更加適合新時代,更加有利于未來人才需求的教學模式,實現對理論基礎學習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有機統一。
1.轉換師生主體地位,重學輕教
讓學生真正成為思政學習的主體,削弱教師對課堂的絕對控制權。重實踐,輕教化,讓實踐教學真正成為思政課的主要教學方法。不僅進行課外的多樣性實踐教學,更要著眼于課上的實踐教學設計,使得實踐活動與課堂的聯系更加緊密,最終成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時代在進步,學校是傳播和發展國家文化精神、培養國家未來智力、人力資源的中堅力量,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實踐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獨特優勢,吸納社會熱點進課堂,圖、文、聲并茂,讓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具體,課堂內容有血有肉,讓課堂實踐活動成為學生解決對當今社會疑惑問題的“金鑰匙”,讓學生充分理解學習思政的必要性。
2.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同向而行
技工院校想要更好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多媒體技術的合理運用必不可少,思政課與虛擬網絡的結合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譬如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知識學習前移,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利用微信公眾號、慕課、貼吧、論壇等APP,讓學生利用虛擬網絡調動學習積極性。網絡教學必將成為連接課上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教學的重要媒介,虛擬網絡教學有著傳統實踐教學不能代替的優點,網絡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討論,尤其對于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在課上提問的學生,更能體現出網上教學優勢。
3.重建思政考核評價體系,讓科學評價蔚然成風
為了讓學生了解學校對思政課的重視程度之高,思政實踐教學必須建立嚴格公正的評價考核制度。科學的考核制度就要有有效的評價方法,通過實踐教學,學校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評價結果,建立學生思政學習檔案,使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與社會的普遍性相得益彰,通過考核評價更好地推動思政實踐教學的改革創新,實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共贏局面。
4.強調時代精神的教育功能
將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與思政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同時,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形成正確的認識,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充分結合。思政教師要注意教學相長,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理論知識影視化、具體化,使得理論知識豐富化、形象化,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問卷星來組織學生進行線上答題,讓學生充分理解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價值所在。這種方式不僅滿足了青年學生對多媒體的依賴,也使得學生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耳濡目染的時代人物學習過程中逐漸被影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創造性。在學生把時代精神牢記于心的同時,并合理地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到真正的時代精神,內化于心,才能外顯于行。
參考文獻
[1]周靜,劉全菊,張青,等.新工科背景下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03):165-168.
[2]姜楠.高職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電子工程學院學報,2019,12(08):6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