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俊宇


◆摘? 要:城市化給農村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生源外流,質量下滑,使農村初中師生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學生對學業不自信,教師對提升教學質量不自信,是學校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從校園自信文化建設,師生信心培育入手,從各維度樹立師生自信心,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會有明顯的效果。
◆關鍵詞:自信;質量;培育;樹立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學校日漸式微是我國基礎教育面臨的普遍問題。我校作為一所農村初中,也深受影響。
分析以上兩表,可以看出我校一直面對著城市化帶來的生源流失,質量下滑的挑戰。2020年,因浙江省出臺了均衡城鄉義務教育的相關政策,情況有所好轉,但危機依舊。要想擺脫危機,實現學校發展,必須在教學質量上有所突破。而通過調研發現,進入我校就讀的學生,成績大多不理想,帶著學業失敗的情緒,缺乏自信。而教師面對基礎薄弱的學生。提高教學質量的信心也明顯不足。因此,師生自信心的培育就成了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關鍵。為此,我校著重圍繞自信心培育開展工作。
一、校園自信文化建設
我們將“做更好的自己”作為校訓,激勵師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只要每天都比昨天做的更好,我們就能每天進步一點點,積小步為大步,以此激發師生的信心。同時設計了以自信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墻;在每個班級門口設置班牌,內容有激勵學生信心的班主任寄語、班歌、師生共同設計的班徽等;此外利用教室墻面、寢室長廊和學校宣傳櫥窗展示有關勵志的內容,讓自信的文化元素在顯性層面觸目可及。另外,在學校德育品牌的建設過程中,融入自信元素。比如,開展以“做更好的自己”的主題征文、演講活動;唱響班歌等等,從而使得自信內化為學生成長的動力。
二、教師信心培育
教師信心不足就容易導致懈怠。有的教師雖然很努力,但在教學評估中,絕對成績依舊落后,提高教學質量的信心倍受打擊。為讓教師重拾自信,我校重點做了以下工作:
1.制度建設:改進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制度,弱化絕對成績的比較,以成績的進步為主要指標,進步幅度越大得分越高。引導教師樹立不看基礎看進步的教學質量觀,為教師的教學指明方向,也為教師教學自信心的培育奠定了制度基礎。
2.隊伍建設:加強校本研訓工作,強化教研組建設,規范各類研訓活動。邀請名師到校對教師進行指導,外派教師參加業務進修,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平臺。從而促進了教師個人發展成長,樹立教學自信心。
3.評價考核:完善教師業績評價與考核工作,既考核教學成績又不唯教學成績。注重對教師工作過程的評價,如教學常規落實、個人專業成長、履行職責、德育工作等。考核的結果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年度考核、崗位設置、績效考核等工作密切聯系。為教師的成長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動力,也為教師教學自信心的培育提供了愿景支持。
三、學生信心培育
我校生源質量較差,他們普遍對學習沒有信心。而初中學業難度明顯比小學大,學生很難適應,學業提供挫折又讓學生的自信心再受打擊。這就使學生陷入學習上的惡性循環。因此,讓學生樹立起自信就顯得非常重要。為此,我校采取了以下措施:
1.重抓學生學習習慣培養,從最基礎的開始。要求學生每天早上進教室之前先交作業、杜絕學生在家不做作業,早上到校再抄作業的情況,讓學生進入教室即早讀、讓每位學生上課記課堂筆記,課后背誦、復習課堂筆記。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打下學習的基礎,讓學生有學習的信心。
2.改進教學方法,面向全體,重視后進。在對教師的教學業績考核中,我校將后進生進步作為一個重要的評價指標,從而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重點考慮如何關注后進。教師在教學中對后進生的關注,使得他們漸漸找回了自信。學校自己的階段性測試,對命題教師提出明確要求,在參照學科標準的同時盡可能降低難度,要確保有一半以上同學能及格,這就進一步樹立了學生學習自信。
3.通過評價激勵學生,激發學生自信。我校重點研究學生的評價激勵工作,探索以評價來激發學生的自信。比如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上,設立作業認真獎、筆記認真獎。在學業評價上,除了對成績優良的學生有激勵,更注重對成績進步的學生的鼓勵,設立學業進步獎。另外,對成績不是后30%的學生,還設立學業合格獎。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使他們對學習有信心,對學業有期許。
以師生自信心培育為抓手,圍繞教學質量提升所開展的改進行動,促進了我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以下是近三年我校畢業生中考成績進步情況:
雖然教學成績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我校的絕對成績仍處于區域下游,學校整體薄弱的情況尚未扭轉。在城市化的背景下,生存危機依舊存在。要想有所發展,仍要緊抓師生自信心的培育,從制度建設到校園文化等多維度研究提振師生的整體自信的方法,以應對挑戰,實現自我的發展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