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榮 韓奕
◆摘? 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當前如何才能實現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有效銜接成為了人們廣泛關注的問題。本篇文章以范式理論為基礎,由政府、社會以及市場三個維度出發,站在學校、社會和企業三個角度對中高職當前銜接情況進行了分析,同時以此為基礎制定出了對應的質量管理方案,希望借此能夠給中高職有效銜接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范式理論;宏觀質量管理;有效銜接;中高職院校
我國中高職二者銜接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自此經歷了初步銜接環節(1985年至1997年)、快速銜接環節(1998年至2002年)以及當前仍舊使用的優化銜接環節(2002年至今)。外延以及內涵型銜接是銜接發展最為常見的兩種形式,二者在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對中高職有效銜接發展進行探究,也成為了近些年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
一、現階段中高職的銜接情況
(一)政策支持方面
我國在相關文件中指出:構建區域之中普通教育以及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三者有效的溝通體系。其實質是要讓中職和高職以及本科與專業碩士等教育實現有效銜接,從而創建出一個系統化、現代化和完整化的職業教育管理結構體系,同時對已有的專業教育學位機制進行完善。
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中職院校中的學生要想進入到高職院校或者高職院校學生進入到本科院校中,缺少具有一定針對性、簡易以及廣泛覆蓋的專業政策支持。同時學生在中職院校畢業以后能夠直接從事何種職業崗位、為何需要進入到高職院校中進行進一步學習,同樣也需要有對應的政策提供支持。為此,有關教育部門必須要由政策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相對完善且可行的文件。
(二)入學及學制問題
當前各個地區在對待中高職銜接方面均有不同做法,部分地區需要進行統一性的文化考試而有的地區則僅需進行一些專業性的基礎考試。同時因為中職院校中的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以及自主性,因此在升入高職院校之后,其往往會在教學以及管理等方面遇到一定阻礙,但是為了確保學校規模又不得不面向中職院校進行學生招收工作。現階段大多數院校所采用的都是五年一貫制或3+2的形式。除此之外還有六年一貫以及四年一貫等。其中五年一貫制有助于提高生源穩定性,然而因為課程設置原因從而導致學習時間被拉長,進而使得課程結構體系缺乏層次性。而3+2這一形式在第二階段會出現課程重復的問題,從而使得不能實現上升性學習。
二、基于范式理論的中高職有效銜接宏觀質量措施
(一)借助體制改革為中高職有效銜接質量體系創造良好環境
創建中高職有效銜接的制度環境,通常依賴于當前暢通、開放且靈活的職業教育模式,借助建立與職業教育以及人才培養相匹配的橋梁作為根本實現途徑。其中橋梁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分別是職業教育以及常規教育橫向方向的溝通、職業教育自身在縱向方向上的銜接,而這都需要多方合作才可實現。首先在政府層面,需要出臺對應的政策以提供有力支撐,政府部門需要在當前已有政策的前提下進行完善與優化,從而給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創造一個理想的外部環境。其次是在社會層面開展集團化的辦學方式。開展集團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有助于利用多方力量實現中高職課程的有效銜接,從而加快現代化職業教育結構的建設。建設更為緊密化的集團式教學,已經變成當前社會質量管理和監督改革工作的主要途徑,例如實施集團董事會的運行模式、校企共建型專業與學院的運行模式以及集團化教育教學成果的共享模式。而不管是上述何種模式均需要激發企業對于集團辦學的主動與積極性,努力實現高職院校以及行業企業間有效互動,促進校、企以及行三者一同發展,最終實現共贏。最后是由學校層面,學校在中高職院校有效銜接工作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大部分專家認為可以由學校專業、課程、教學、人才培養以及學生等方面開展有效銜接。其中專業銜接是重要前提,課程之間的銜接是核心,而人才培養為原則,教學過程間的銜接則是基礎。
(二)優化專業布局,拓展優勢專業領域
充分展現出市場配置內市場具有的重要作用,將推動專業群以及有關產品完美融合與發展當作重點,開展精品與重點專業的帶動計劃,通過技術發展與人力資本,實現優勢專業進一步發展和壯大。按照職業學校所確立的重點示范性專業,相關人員能夠對其中核心專業群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例如金融以及保險等專業究其本質而言是經濟類專業,并且和會計專業間存在大量共通共享指出,除了統計學原理和經濟學基礎等基礎課程能夠實現共享之外,其中保險知識以及金融實務等也可當作會計專業選修的內容,從而有助于統一規劃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培養,最終實現相關專業良好發展和科學建設。
(三)借助多元結合對宏觀質量管理效果進行優化
首先將主觀以及客觀評價的良好結合。想要滿足當前中高職銜接內在需求,充分發揮銜接的效能,必須要由主觀層面增強學校核心競爭力以及學生綜合能力,并且還需要構建一個由政府或社會指導的專業服務部門,例如創建一個“一站式”的中高職學生質量評價網站或者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數據庫等,由多個角度入手,將政府、社會與學校三者合作評價范圍進行全面且系統性的拓展。其次實現監督以及評價良好結合。借助科學調研、有效論證,構建“分成科學、內容全面”的評價制度。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還能夠利用完善政府的監管體系以及市場調節模式等手段,建立一個中高職院校評價統一與執行監督機制,最終為中高職喲小銜接宏觀質量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職業教育改革以及發展過程中,對中高職有效銜接的途徑進行研究是一項復雜且繁瑣的工程。雖然當前專家學生和相關教育工作者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因為學校、地區以及人文歷史等差異,因此仍舊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學校、社會以及政府共同努力,促使中高職院校實現有效銜接,進而培養出更為優秀且為社會所用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程虹,許偉.質量創新戰略:質量管理的新范式與框架體系研究[J].宏觀質量研究,2016(03):1-22.
[2]蔣姝妍.范式視角下的高職教育問題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6(04):101-101.
[3]郭建勤,任文娟,張磊.探究“3+2”模式中高職銜接的有效途徑[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02):125-125,127.
作者簡介
王文琪,女,教授,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建筑設備與自動化學院副院長。
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我區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NZJGH201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