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的今天,“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質量制約著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本文從培養和激勵機制兩方面探討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提出了“產教融合,四位一體”的培養機制,并從成果轉化的角度分析了“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方法。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
新時期,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隨著“中國制造2025”工業強國計劃的實施,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質量進一步影響著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制約著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對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發揮著關鍵的作用。本文從對培養機制和激勵機制兩方面探討新時期產教融合背景下的“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
一、基于“產教融合、四位一體”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
以新時期產教融合作為切入點,從學校主導、行業協同、政府支持以及教師配合等四個層面,建設一套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機制,如圖1所示,各個層面在“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上相互影響、互相制約,構建出一個完善的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四位一體”的主旨是通過學校主導、政府支持、行業協同以及教師配合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水平、技術實踐能力、以及科研開發能力,培養適應產教融合的“雙師型”教師,并從中帶來促進學校的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健康的良性循環,形成“政府、行業、學校和教師”四方都得利的局面
二、積極推廣成果轉化,營造“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機制
以“產教融合、四位一體”方式對“雙師型”教師進行培訓,勢必會有相應的培訓產出,這些產出通過“雙師型”教師的科研耕耘,可以形成高質量的成果轉化。然而,以往高職院校對成果轉化及推廣不夠重視,造成成果產出資源的浪費。但新時期產教融合背景下,成果轉化率彰顯了學校校企合作實力及“雙師型”教師的科研及社會服務能力,能進一步推動學校的教學改革,適應產教融合發展需求。因此,必須積極推廣成果轉化,營造“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機制,這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1.設計針對性的培訓方案,促進成果轉化效率
根據教師在專業建設、教學改革、課程開發及教材編寫、頂崗實習管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以及企業服務等方面的問題,設計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同時通過培訓讓教師掌握行業、企業現狀,進一步了解企業結構,明確相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熟悉企業所需人才的知識能力結構、職業道德要求以及工作崗位規范,在這過程中,教師的所學與社會的所用緊密聯系起來,將大大促進成果轉化,激勵教師發展。同時針對性的培訓方案,更有利于教師收集與專業教學有關的項目任務,結合課程教學改革有關的問題,為學校的專業建設、課程和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2.提供培訓成果的應用平臺,暢通成果轉化道路
培訓成果轉化必須有應用培訓成果的平臺,否則不利用成果轉化的有效實施,更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應用培訓成果的平臺可以是多種方式,比如,教師在企業收集整理的相關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可以作用于教學實施,在實踐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系這些典型工作任務,從而衍生出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教材、課程資源、企業項目等成果,達到了成果轉化的目標,激勵“雙師型”教師發展。
3.創建促進成果轉化的工作環境,推動成果轉化實施
不僅要從教師自身激勵取得成果轉化,還應從學校層面去創建促進成果轉化的工作環境,可以通過制訂激勵機制,對那些在教學改革、專業建設、課程開發、教材編寫方面積極應用培訓成果,并取得成效的教師要給予適當的獎勵,對引進校企合作項目并實施成果轉化的教師給予嘉獎,在職級升遷中給予考慮等等。
三、結語
新時期產教融合如何培養“雙師型”教師對高職院校的建設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從培養和激勵機制兩方面探討了“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提出了“產教融合,四位一體”的培養機制,并從成果轉化的角度分析了“雙師型”教師的激勵方法。
參考文獻
[1]蔡勤.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標準構建和激勵機制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03).
[2]黃永平,王德國,卜莉萍,等.“雙高”建設背景下高校教師培養機制與途徑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1(07).
[3]曾全勝.院校“雙師型”教師專業技能協同培養體系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07).
作者簡介
吳娟(1981—),女,重慶人,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重點課題“新時期產教融合的‘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019-GX-179,主持人: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