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雙語國際幼兒園的開設為學前教育專業雙語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市場基礎。但市場和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之間仍存在信息差。本次研究通過調查寧波市內29所雙語或國際幼兒園來探究市場對雙語幼師人才的基本需求和??破瘘c雙語幼師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和就業需要。為此,本次研究提出應加強校企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訂可行的培養目標;緊抓學前教育專業能力,培養針對性的語言能力;提升綜合素質,避免盲目考證
◆關鍵詞:學前教育;雙語幼師;培養
一、問題提出
在教育資源多樣化的今天,日益增長的家庭經濟收入支持著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在學前教育階段為孩子積累社會競爭力。學習除母語外的第二門語言成為他們的主要教育投資方向之一。在2020年巨擘引擎《低幼年齡段在線教育市場白皮書》的分析數據顯示“英語教育”超過“少兒編程”等教育項目,成為學前兒童家庭于在線教育行業中最熱門的支付項目。中大型城市的民辦幼兒園通過漢英雙語的國際化辦園方式,滿足了這些社會群體對低幼年齡段第二外語學習的需求。寧波作為中國對外交流頻繁的港口城市之一,雙語學前教育資源充分,市場對優質學前教育雙語人才的需求不斷顯現。
雖然對于學前階段的漢英教育是否適宜開展存在諸多學術討論。但不可否認是,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各大高校陸續進行了有關雙語教學的實踐論證。伴隨2019 年教育部、財政部印發的《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 中提出對“優質高職學校和專業群率先發展,引領新時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高職高專院校特色化發展為學前教育雙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實踐可能。通過“產教結合”,有關高職院校開始探索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來滿足市場需求。在這一起步階段,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漢英雙語人才培養還需要更多的市場調查和實證案例來進行指導。本文旨在分析寧波市內雙語國際幼兒園人才市場需求與現狀,來增強漢英雙語人才的培養信心,探索可行的培養方案,為高職院校明確學前教育專業漢英雙語類人才培養目標,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探索特色課程設置體系提供一些可能性。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自編問卷方式,向寧波市內11個縣市區內所有雙語或國際幼兒園發放33份問卷,截止2020年8月共收回有效問卷29份,回收率為87.9%。所涉及幼兒園分布見表一。所有幼兒園均采取漢英雙語教育模式或全英文教學,并與近3年內有招聘需求。本次問卷共18個題項,包括崗位設置,教育背景,專業技能三個維度。崗位設置主要調查幼兒園本年度崗位需求量,崗位定位,崗位薪資區間。教育背景主要調查幼兒園對雙語人才學歷起點,專業方向,技能等級證書等的要求。專業技能主要調查幼兒園對雙語幼師人才學前教育技能,英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的具體要求。
三、專科學歷起點雙語幼師的需求與分析
(一)市場崗位基本信息分析
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雙語國際幼兒園目前需要的崗位主要有兩大類:專任教師以及助教或班主任(見表二)。前者所在幼兒園大多是存在中教和外教雙教師團隊進行教育活動的組織。后者則要求更多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班級管理技巧,主要負責外教和家長的溝通工作。目前市場對學前教育雙語人才的崗位定位更傾向于授課教師。但總的來說,每個幼兒園的招聘人數并不太多。如果所在地域雙語國際幼兒園數量較少,對于高校的特色人才培養的就業可能帶來一定困難。
(二)??平逃瘘c與市場需求的分析
不同教育背景一定程度上影響雙語幼師崗位招聘。除特殊要求外,應屆畢業生被大多數雙語國際幼兒園接受。約72.4%的幼兒園愿意接受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求職就業。不愿意接受應屆畢業生的幼兒園中有3所需要3-4年學前教育領域從業經驗,剩余5所幼兒園作為民辦教育集團課程體系的一部分,課程模式對接集團之后的國際小學和初高中課程內容。如HM幼兒園對接美國AP課程,ELDR幼兒園對接英國IB課程。這些幼兒園均表示出對雙語教師人才的特殊要求,更傾向于招收有留學經歷,本科教育背景并有一定學前工作經驗的專業人才。
調查還發現,??破瘘c雙語幼教人才有自己的就業優勢。首先,專科起點人才需求量較多。在接受應屆畢業生的雙語國際幼兒園中??坪捅究破瘘c崗位要求比為2:1,其中專任教師??坪捅究破瘘c比為5:2。與此同時,??破瘘c學前教育人才的薪資與本科起點差距不大。公布薪資數據的21家雙語幼兒園中,大多數機構的薪資標準喜歡使用萬元/年的方式吸引求職者,但當將其平均收入換算成千元/月時發現,雙語幼師月平均薪資收入約在4.6千元左右。根據表三的數據分布來看,??破瘘c和本科起點最高平均月收入均各有一所幼兒園達
到1萬1元左右。雖然??破瘘c平均月收入最高的幼兒園只招聘3-4年經驗教師,但這也對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起到積極的榜樣作用。同時可以發現,本科起點幼兒園平均薪資分散程度更大,市場對??破瘘c雙語幼師的薪資界定有更明晰和公認的行業標準。這有助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雙語畢業生在職前樹立清晰的職業定位。
(三)專科起點與職業要求的分析
國際幼兒園都表示出對于雙語教師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在??破瘘c的人才需求中,對于學前教育專業領域方面,幼兒園希望教師擁有專業的教育知識,并能科學的解讀幼兒的表現。并能有較好的藝術審美感和表現力。但更多是還是側重幼師的帶班能力。在英語語言能力方面,80%的幼兒園更注重語言溝通的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時有幼兒園提出希望雙語教師能了解更多關于雙語繪本的專業知識以支持更有效的繪本教學;希望雙語教師能夠在接觸和學習西方禮儀文化,嘗試對比中國傳統文化禮儀,為孩子開拓文化視野的同時,樹立自身文化認同和自信。
根據2018年教育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1+N”證書制度的改革,本次研究還統計了就業市場對各項學前教育證書的認可度情況。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5.17%的國際幼兒園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其中招收專科起點教師的幼兒園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的要求是100%。對于曾經火極一時的蒙臺梭利教師資格證,在本次調查中,只有兩所幼兒園因為涉及蒙氏課程而有具體要求,其他幼兒園均未表示接受該證書作為求職內容。在英語語言能力要求方面,1所幼兒園明確表示需要雅思或托福語言證書,51.7%的幼兒園要求教師具備大學英語四級及以上語言能力,??茖W歷起點占21.3%。34.5%的幼兒園要求大學英語六級,??茖W歷起點占13.8%。
四、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培養策略
(一)加強校企合作,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制訂可行的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雙語教師的培養有其市場需求,但從高職院校培養的角度來看,市場需求量有限,并且對該專業方向人才的需求有其特殊性。需要加強校園企合作,進行深入的融合培養。探索如訂單式培養模式等符合當地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培養針對性的語言能力
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與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要求有所不同。沈雪梅、趙放將“合格學前雙語教師”能力分為教育理念、專業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任環在此基礎上也關注到該專業需要的語言積淀、語言表達規范和語音發音標準等英語語言能力要求??梢钥吹剑幻媳緦I要求的雙語幼師人才不僅需要有扎實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支持,充分理解和掌握幼兒的身心發展及特點,同時也要能自如應對幼兒一日生活、游戲和其他相關活動的規范雙語表達和記錄能力。為此,學前教育專業雙語人才首先應該確保學前教育專業能力的充分培養。不盲目開設雙語學前教育理論課程。特別是針對專科背景下的學生而言,在學生的語言能力和學科理論能力都較為薄弱的情況下,雙語學前教育理論類課程的開設可能會對學生帶來困擾。同時避免開設大量的英語基礎課程。要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語音標準化,英語口語交際能力以及英文寫作能力上。王淑平和米海敏提出要“特別要加強語音的學習和訓練,因為語音的學習和訓練是未來雙語教師教學的基礎”。
(三)提升綜合素質,避免盲目考證
學前教育專業雙語人才的綜合素質需要進行全方位的提升。這不僅在于開設幾門西方文化課程,更多是應該在課程中實踐和應用國際化的教育理念。運用蘇格拉底式研討會,海報匯報展,項目化學習等靈活、豐富的教育活動形式來取代傳統的統一式教師講授課堂,給予學生充分的頭腦風暴環境,個人觀點的發言計劃,小組合作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可行成果的條件。雖然目前市場上關于學前教育國際證書的種類繁多。但目前只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廣泛的受到就業市場的肯定。諸如“MACTE蒙臺梭利教師資格證”,“GPST-PT國際幼兒教師資格證”或“CACHE幼兒教育證書”等資格證書目前還未有較為普遍的市場認可度。需要謹慎引導專業學生進行了解和學習。
當然,學前教育專業雙語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復雜的工程。未來還需要更多的探索與實踐,也需要和社會的緊密協作。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學前教育為學科基石,形成屬于高職高專院校的特色優勢專業。
參考文獻
[1]巨量引起.低幼年齡段在線教育市場白皮書[OL].http://www.199it.com/archives/1098910.html,2020.
[2]王淑平,米海敏.學前教育雙語教師的市場需求與培養對策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6(02):105-109.
[3]黃和林.高職高專院校優勢特色專業建設路徑探析——以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20,22(01):1-5.
[4]董暉.“校園企”深度融合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雙語幼教方向)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03):5-6.
[5]陳放.改進“?!@·企”深度融合的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雙語幼教方向)人才培養規格的調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04):1-2.
[6]沈雪梅,趙放.學前雙語教育師資規格標準及其專業發展途徑[J].學前教育研究,2010(05):39-43+49.
[7]任環.淺議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的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1):225-226.
作者簡介
施文(1994—),女,浙江寧波人,寧波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助教,研究生。
基金項目:寧波教育學院2019年校級課題(NJY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