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詠梅
◆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而言,其重點關注的是基礎性教學任務,主要目標是鍛煉學生的閱讀寫作水平。在小學階段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閱讀能力的發展是最基礎的,小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這樣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對讀書存有一定的熱忱之心,同時還能優化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閱讀習慣;部編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這是小學階段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部分之一,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語文水平都具有積極的幫助。但是通過對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情況進行探析發現,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在講課時更注重聽寫以及練習做題,即便有閱讀教學,其領域也僅限制在教材中的閱讀材料。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應該明確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除了需要學生進行自主領悟之外,學生還需要擴充自己的閱讀素材,在閱讀中不斷深入新知識。本篇文章重點針對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進行了相關分析,希望能夠對老師以及學生有所幫助。
一、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
對于小學階段特別是中高段的學生來講,如果能夠利用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那學習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基于這一情況,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情況進行教學,因為學生的興趣、冬季以及主觀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也占據較大的作用,老師可以從多維度對學生的內心活動加以引導,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閱讀,學生之間可以共同閱讀同一本書,并在閱讀之后相互交流自己的體會感悟,學生可以暢所欲言。只要能夠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那么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計劃就離成功更進一步。
舉個例子,在開展《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這篇文章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先詢問學生之前有沒有閱讀過相關的國外歷險類的文章,學生一般對于這類文章都比較感興趣,國外的歷險類文章又為此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效果比較理想,學生能夠拿出更為積極的學習態度去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在閱讀完文章之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文章中獲取有價值的詞句、行文思路等,并與同學進行積極交流。閱讀文章、發現問題、共同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實際上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展現自我成就的過程,這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閱讀習慣的養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
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從短期閱讀的角度來看,不僅具有積極意義,從長遠的角度分析,對于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也有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生能夠利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那么品鑒優美詞句、由字生景對學生而言則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是學生自主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法寶。對于一篇文章來說,其主要架構在詞句,優美的重點詞句能夠促使文章得以升華,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強調重點詞句的重要性,并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理解記憶。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使其置身其中,讓學生產生未至此地,已見其景的感觸,這樣學生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閱讀效率也會成倍提升。
例如在開展《北京的春節》這篇文章的教學工作時,文中曾經提到“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氣,在家中也照樣能有聲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燈:走馬燈、宮燈、各型各色的紙燈,還有紗燈,里面有小鈴,到時候就叮叮地響。大家還必須吃元宵啊。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從這一描寫中瞬間便可腦補出北京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歡樂玩耍的場景,作為閱讀者來說,也能直觀地將自己帶入到春節的氣氛中,學生帶著滿滿的畫面感進行閱讀,無論是閱讀的高度還是深度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對于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來說,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
三、堅持做讀書筆記,勤于積累
在閱讀過程中堅持做筆記是培養自主閱讀習慣的重要原則之一。有些學生雖然在閱讀時會做筆記,但是并沒有養成回頭再看的習慣,這種只能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短暫記憶,并不會產生較大的作用。對于學生而言,在閱讀時不僅要做筆記,更要經常翻閱自己的筆記進行反思性學習,可能在剛開始做筆記的時候,學生會產生一些抵觸情緒,為此,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從一句最簡單的話記起,如果在閱讀時碰到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學生可以在自己的閱讀筆記本上記下來,等再次返回去看的時候,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感受。
例如在講解《匆匆》這篇文章時,里面有就一句話寫得特別好“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老師在講解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將這句話積累下來,積少成多,隨著慢慢的累積,學生的優美詞句掌握得也會越來越多,在寫作中也會越來越順利。
四、總結
總的來說,小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興趣出發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同時可以借助多種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兼顧學生思想覺悟的提升,在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的同時也能夠升華其思想情操。
參考文獻
[1]徐云僑.關于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探討[J].文淵(高中版),2019(07):488.
[2]嚴秀琴.小學語文部編版閱讀教學中學生自主閱讀習慣的培養策略[J].魅力中國,2020(3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