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高職院校視野下體育教育和課程思政融合對策,其中包括提高教師教育理論素養、加強體育教育的理念指導、建設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等,同時說明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滲透思政教育內容,以此實現培養素質人才目標。
◆關鍵詞: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視野下體育教育和課程思政融合,要通過提高教師教育理論素養、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實現。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創新教學模式,有效發揮體育思政教育作用,提升高職院校教育水平,為實現培養全面型人才提供助益。
一、提高教師教育理論素養
高職院校實施體育思政教育前,要解決體育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有缺失的問題,提高教師教育理論素養,創新體育教學模式。高職體育教師雖然在體育領域中,積累了許多體育專業知識,但在思政教育領域中,仍然有待提高。因此,提高體育教師思政教育水平,是強化體育思政教育水平的首要任務。高職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體育教師思政素質提升教學水平。例如,高職院校要開設提高體育教師思政水平的培訓課程,以體育教育中德育的不同方面和需要開展強化課程,幫助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要在提高教師教育能力的同時,強化教師思政思維,使教師意識到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價值,主動加強思政教育落實力度,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水平。高職院校要制定優評指標,激勵體育教師主動提高教育水平,以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或通過優化課后評價環節,促使體育教師主動落實教學工作,尊重學生發展實施因材施教,有效發揮體育思政教育作用。
二、加強體育教育的理念指導
高職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最高級,其中開展教育工作的根本前提就是為學生量身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因材施教以提高所有學生思想政治水平為目標。為保證教育工作的落實力度,高職院校要在體育教育中滲透思政理念,明確體育思政教學任務,在學生培養方案中體現教學目標,實現教育優化。例如,高職體育教要承接培養學生運動技能、終身體育意識等傳統功能,并加強對學生意識形態的引導力度,強調體育培養學生形成集體主義、拼搏精神、愛國主義和推進規則意識、挫折教育等方面的作用,讓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活動,更好地理解實踐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職院校要根據教育需求,調整教學模式和環節,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高職院校要適當調整或修訂體育專業教學大綱,為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發展提供助益。體育課程開發時需要結合學生發展特點,將人才培養目標和體育學科優勢作為立足點,逐步豐富教學內容,為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建設新陣地。
三、建設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
體育教師要將學習效果、教學評價從單維度不斷延伸,逐轉向拼搏精神、愛國主義和思想政治等道德教育方面實施多維度延伸,實現綜合評價體系的建設。例如,教師要借助體育項目科學地開展思政教育,并根據體育項目內容,制定不同教育評價體系,彌補傳統體系缺失,提高教師教育水平,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提高綜合素質,以此實現教育目標。高職院校要根據自身需求,建設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督促教師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務,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發揮教育作用,并體現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推動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在教學主陣地的發展,實現體育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
四、加強部門合作建立長效機制
高職院校要加強部門合作建立長效機制,將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效結合,以提升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水平為目標,采取有效措施。例如,高職院校要加強思政教育的宣傳工作,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重視,促使教師主動加強教育工作落實力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為學生未來發展地提供助益。高職院校要制定科學用人制度,定期聘請思政教師充實教育隊伍,利用先進教育理念完善傳統觀念的不足。要逐步完善教學體系,根據社會發展需求調整教育模式,有效提高院校教育教學水平。高職院校要加強部門合作,構建系統化教育結構,整體把控體育教學和思政教學的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科學、系統化的體育思政教學。
五、根據教學情況滲透思政教育內容
高職院校實施體育教學時,要利用體育運動娛樂性特點,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全面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體育教師開展教學時,要注意教學方式,盡量選用科學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讓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向全面型人才發展。例如,體育教師要根據教學情況滲透思政教育內容,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需求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主動關注學生思想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實施心理疏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正確的思想理念,靈活運用教育教學方式,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水平,以此實現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結合。
六、構建體育教學與思政教育融合的育人環境
高職院校要著重培養學生運動技能、保健知識、終身體育意識等,實現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高職院校要加強教育宣傳力度,加強教師和學生對教育的重視,主動營造融洽地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提高思想水平。例如,高職院校要加強思想意識形態的引導,促使體育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并為教師提供提高教學能力的途徑,有效提升教師的政治思想水平,強化思政教學效果,主動拓展、創新思政教育開展方向,為學生提供良好育人環境。
七、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主動建設全面的綜合評價體系,實現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的共同發展,讓學生通過體育課程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妮娜.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探索與實踐[J].農家參謀,2020,655(10):272-272.
[2]張錟.慕課視域下高職院校籃球體育教學課程創新的策略探析[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0(05):158-159.
作者簡介
徐鸝(1985.09—),女,漢族,河南沈丘,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學。
2019年河南職業技術學院科研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019-HZR-06,項目名稱:創新型高職院校視野下體育教育和課程思政融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