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佳耀
◆摘? 要:古琴在很長一段時間都以獨奏為主,音色柔和。為了提升古琴在舞臺上的演奏效果,需要提高古琴的演奏音量,進而將古琴交響樂化。將傳統古琴的絲弦替換為鋼弦,是改變古琴用弦構造的方法之一,但是這種方法也造成了古琴演奏風格的差異性。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造成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性的因素,隨后從四個方面講述了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的差異性探討,最后提出了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性的利用方法,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古琴演奏;絲弦;鋼弦;風格差異性
古琴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演變,從古琴誕生開始的很長一段時間,由于生產工藝的限制,絲弦一直作為古琴演奏的唯一工藝,“絲桐”也成為了古琴的別稱。同時,經過漫長的發展,絲弦制作工藝達到了頂峰,但也因此遇到了瓶頸。直到20世紀,經過眾多古琴制作者的不懈努力,以鋼絲和尼龍絲為原料的新型鋼弦被研發出來,因為其具有音色獨特、成本較低的特點,迅速得到古琴愛好者的喜愛。由于絲弦與鋼弦的不同特性,使得兩者演奏風格具有很強的差異性,影響著演奏者的演奏質量。
一、造成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性的因素
古琴演奏者對于絲弦與鋼弦演奏風格的研究最早開始于20世紀中期,由于鉆研技藝和演繹作品的需要,演奏者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現代古琴經過長遠的發展,使得演奏者的絲弦演奏技藝得到不斷提高,對速度和力量的掌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既能演奏出巨浪拍岸般的雄壯之音,又能演奏出小橋流水似的幽靜之聲,并且將多種風格融入古琴演奏之中,滿足廣大群眾的審美需求。通過對傳統古琴的改良與創新,鋼弦古琴進入歷史舞臺。由于鋼弦具有更響亮的音色和極高的穩定性,能夠使演奏更加的統一,適合在大型舞臺演奏。并且鋼弦的力度變化使演奏者的情緒得到盡情抒發,能夠積極調動觀眾的情緒。雖然在寫意方面鋼弦依然弱于絲弦,但鋼弦更容易對演奏曲目進行演奏技法方面的創新。鋼弦既傳承了古琴演奏的精髓,又為適應社會發展所做出了必要的變革,為古琴演奏注入新的血液。
演奏差異、韻味差異和意境差異是造成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三大因素。第一,演奏差異:由于現代樂器演奏傾向于觀眾眾多的大舞臺,對樂器演奏穩定性的控制有著極高的要求。為了適應現代音樂的演奏形式,提高演奏質量,從而更好地適應現代舞臺的演奏風格,鋼弦越來越多的運用到舞臺演奏之中。與傳統絲弦相比,鋼弦具有音亮大、彈性強的特點,更具靈活性和穩定性,既能滿足演奏者對古琴的需求,又能滿足觀眾對于舞臺效果的要求。第二,韻味差異:古琴的絲弦與鋼弦有著韻味的差異。絲弦材質特殊,具有獨特的音質和音色,演奏效果具有古樸風格。相對而言,鋼弦演奏時音色缺乏古韻,無法實現懷古思今的演奏效果,特別是在演奏意境深遠的曲目時更顯得缺乏韻味。但是鋼弦演奏能夠豐富傳統演奏的作韻內涵。與絲弦不同,鋼弦在演奏中更加敏感,能夠表達出非常細膩的韻味,在演奏時更能體現出作品的細膩情感,顛覆了傳統絲線古琴的演奏形式。第二,意境差異:由于以往手工業技術并不發達,絲弦在古琴中的運用更加廣泛,使用絲弦的古琴演奏形式得到迅速發展,由于絲弦琴經過漫長的傳統文化熏陶,使它承載了優秀傳統文化和歷史內涵,其意境無法在鋼弦演奏中體現。
二、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的差異性探討
生產技術、歷史文化底蘊和大眾審美是絲弦和鋼弦差異性產生的三個方面。古琴誕生于手工業技術落后的年代,由于鋼弦制作困難且質量低下,無法滿足演奏需求,而絲弦具有方便制作的特點,深受樂器工匠的喜愛,因此成為古琴制作的主流。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鋼弦的制作不再是難事,鋼弦古琴隨即得到普及,鋼弦與絲弦演奏風格的差異也日益凸顯出來。古琴誕生之初常用于祭祀、典禮的雅樂演奏,這就造成古琴演奏的受眾局限于文人墨客、達官顯貴,而在民間流傳較少,無法在民間得到普及。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審美得到迅速提升,古琴演奏也在民間得到普及,由于大眾對演奏形式和演奏技藝的需求增多,因此絲弦與鋼弦之間演奏風格的差異也越來越多大。大眾審美推動古琴演奏的改良與革新,引導古琴演奏良性發展。
(一)單音演奏的差異性
古琴絲弦演奏對演奏者的左手技巧有著極高的要求,由于絲弦演奏音頭較重,要想使絲弦演奏的聲音更加飽滿,需要通過右手迅速、有力的撥擊琴弦。如果撥擊琴弦的力度較小或速度較慢,會造成演奏的聲音時大時小,對演奏的完整性造成破壞。為了使演奏音色更加清晰和飽滿,絲弦演奏必須使用快發力的演奏手法,對于慢發力的演奏手法使用較少。由于演奏手法的單一,造成了絲弦單音缺乏變化性的缺點。由于鋼弦的音色更加響亮,所以鋼弦更容易發出清脆的單音。這就使得演奏者的演奏難度降低,可以騰出手指對其它演奏需求進行調整,使鋼弦的音調起伏更加靈活。因此,鋼弦演奏可以使用慢發力與快發力結合的演奏形式,增強了演奏的變化性。
(二)強弱演奏的差異性
與鋼弦不同,絲弦的演奏技法比較復雜,演奏者必須有扎實的演奏功底,才能使演奏達到要求。絲弦演奏對于技法的需求造成了表演的局限性,在一定的音色范圍之內,絲弦演奏可以靈活的控制音量,保證演奏的質量,一旦超出這個范圍,就不能保證達到預期的演奏目的,而鋼弦演奏恰好可以彌補這個不足。由此可見,絲弦與鋼弦在演奏中處于互補地位。
(三)琴韻演奏的差異性
“琴韻”就是通過右手迅速的撥動琴弦來達到音色起伏的演奏技法,演奏者必須對這一演奏技法反復練習才能使演出更加生動形象。由于絲弦的音色衰減迅速,如果演奏者不能精確控制左手的取音時間,就會產生噪音,破壞琴韻。而鋼弦相比于絲弦作韻要容易得多,因為鋼弦音色衰減速度相對緩慢,單音更具延申性,音色改變的幅度不大,使用快發力與慢發力交替的演奏技法使鋼弦作韻更加得心應手,極大的增強了琴韻的感染力與表現力。
(四)泛音演奏的差異性
從泛音層面來看,絲弦與鋼弦在演奏的差別更加明顯,相較于鋼弦而言,絲弦演奏音頭較重,由于絲弦演奏泛音的過程中強度起伏不大,泛音的延續性較弱,并且沒有余韻,影響演奏的完整性。而在使用鋼弦演奏時,音色的處理更加細膩,能清楚的感受到音色的強弱起伏,并且泛音具有很強的延續性,余韻較明顯,能夠很好地保證演奏質量。
三、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性的利用方法
要利用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差異性,更好的為演奏服務,需要從解析音樂內涵、提升演奏技法和加大古琴研究力度三方面來分析。第一,解析音樂內涵:絲弦和鋼弦在古琴演奏的表現力上各有優缺點,絲弦演奏經過古典歷史文化的熏陶,更能表現出獨特的古韻,營造出引人入勝的演奏氛圍。而鋼弦則有著更強的音樂表現力,這是絲弦所無法比擬的。古琴演奏者需要把握作品的內涵,與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以便于正確選擇絲弦和鋼弦。第二,提升演奏技法:要想將古琴音色、韻律和作品情感完整的表達出來,需要演奏者熟練的掌握演奏技法。優秀地演奏技法可以彌補絲弦與鋼弦演奏中的不足,通過發揮它們各自的特點,演奏出不同特色的樂曲。第三,加大古琴研究力度:現代古琴研究多局限于對古琴歷史、古琴美學等方面,而對古琴制作工藝方面的研究較少,阻礙了古琴演奏風格與制弦工藝的發展。實際上,正是由于手工藝技術的進步造成了現如今鋼弦演奏的繁榮局面。如今我國制造業空前繁榮,作為古琴研究者應該加大對古琴制作的研發力度,根據古琴演奏風格的需要,研發更為適合的制弦工藝,進而推動古琴演奏風格的多樣化發展。
四、結束語
鋼弦琴是由于時代發展而誕生的一種新式古琴,雖然它相對于絲弦琴有著更強的舞臺表現力,和更高的可塑性,但這并不表明鋼弦可以完全替代絲弦,因為絲弦所演奏出的歷史張力是現代鋼弦無法比擬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眾對于精神娛樂的要求越來越高,古典音樂在陶冶情操、提高大眾審美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強以古琴為代表的古典樂的研究力度,培養現代古琴演奏人才,推動古琴演奏事業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三鵬.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的差異性[J].南國博覽,2019(08):337-337.
[2]魏圩.論古琴演奏中絲弦與鋼弦風格的差異性[J].當代音樂,2019(05):143-144.
[3]楊芳.古琴藝術中傳統琴曲和現代琴曲的發展與傳承[J].藝術品鑒,2020(21):49-50.
[4]王熹.古琴音樂演奏者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路徑研究[J].藝術品鑒,2020(2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