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20年,義務兵征集由一年一次征兵一次退役,調整為一年兩次征兵兩次退役,“兩征兩退”征兵制度的重大改革,意在吸引更多高素質、高學歷、高技能兵員。新形勢下,高校征兵工作也將面臨新的挑戰,如何有效開展大學生征兵工作,為部隊輸送高質量、高素質兵員,對建設和鞏固國防事業意義重大。本文就新時代強軍夢背景下高校如何有效開展征兵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關鍵詞:新時代強軍夢;高校征兵工作;大學生
黨的十九大后,全軍按照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確立了習近平強軍思想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指導地位,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強國必先強軍,一個強大的國家必須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堅強后盾。縱觀人類發展史,每一個國家、民族的崛起,都具備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幾代人不懈奮斗努力,幾代人的艱苦卓越勤儉節約,通過不斷深化改革開放,從百廢待興起步,成長為世界經濟引擎、全球經濟治理貢獻者,中國已然屹立在世界東方。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指出了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的重要性,在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提出并大力推進強軍夢。而強軍必先強兵,強大的軍隊必須首先加強其兵員建設。在深化軍隊改革進程中,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2020年起實行一年兩次征兵兩次退役。“兩征兩退”是繼2013年調整征兵時間后征兵工作又一次重大改革。此次改革,在保持年度征集總量穩定的前提下,通過增加征集次數、減少單次入伍新兵數量,保持兵員平穩進出,確保部隊始終保持高度戒備狀態,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實行“兩征兩退”后,征集對象依然以高校大學生為主,上半年重點征集各級各類院校往屆畢業生、高職高專畢業班學生和各類社會技能人才,下半年重點征集各級各類院校應屆畢業生、在校生和新生。高校征兵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一、高校征兵工作有效開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新時代實現強軍夢的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提出來中國夢強軍夢,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強后盾。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征集高素質、高學歷的大學生應征入伍,是部隊兵員結構調整、軍隊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盡管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但國際形勢變化莫測,地區沖突、局部戰爭、貿易摩擦不斷,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要實現國防和軍隊的機械化、信息化發展,努力 達到現代化,實現建設世界一流軍隊,其中高學歷的兵源是關鍵因素之一。高素質、高學歷的大學生應征入伍,投身到國家國防和軍隊建設中去,在部隊中磨練意志、強健體魄,培養家國情懷、愛國精神,為軍隊輸送新鮮血液,改善兵員結構,保障兵員的平穩進出,為實現強軍夢筑牢堅實基礎。
(二)緩解高校就業壓力維持社會穩定發展的需要
2020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達到了史無前例的874萬人,相較于2019年的834萬人,增加了40萬人,而對比2000的107萬人,進入21世紀后的近20年間,高校畢業生增長了7倍之多,加上往屆未就業的畢業生,2020年就業形勢異常嚴峻復雜。
大學生畢業之后,響應國家號召應征入伍,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另一種選擇,軍隊改革繼續深化,需要更多的高素質畢業生加入到部隊中去,為部隊輸送人才,輸送新鮮血液,如果大學畢業生身體條件符合標準,參軍入伍是非常好的一種選擇,一人參軍,全家光榮,大學生參軍享受惠兵政策十分優厚,無論從政治上、經濟上、前途上、人格塑造上都能獲益。更多優秀大學生畢業之后,進入部隊,也可以緩解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二、新形勢下高校征兵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國防教育工作急需加強
國防教育,具體指的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軍事理論、國家安全形勢、國防政策法規、軍事科學技術和軍事技能訓練為主要內容的教學和培訓。國防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很多高校在學生進校之后,都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國防教育,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高校國防教育一般都由軍事技能訓練、軍事理論課、國防安全講座等內容組成,一些高校并沒有把國防教育納入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對國防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明顯不足,很多高校,沒有一支專業的軍事理論課師資隊伍,軍事理論課的教學采用網絡課程教學,或者聘請校外人武部工作人員進行國防安全講座,或者由高校馬克思主義教學類的教師、輔導員隊伍兼職任課,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多元化,對軍事理論課程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課程教學的效果欠缺。近些年來,高校軍事技能訓練的內容與強度也有所下降,很多大學生參加軍事理訓練開始時,便出現暈倒、病倒、借故請假不去參訓、體能無法承受不能參訓等情況。國防講座形式比較單一,時間短,不能做到長期延續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國防安全教育。
(二)高校大學生普遍國防意識比較薄弱
目前,很多高校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國防教育不夠深入,國防意識、愛國意識比較淡薄,對于國際國內形勢關注較少,加上現在的大學生從小成長的環境優越,生在和平年代,憂患意識較為薄弱,對參軍衛國、從軍報國的理想信念不夠強烈,服役意識淡薄,對部隊的認識存在誤區,對當前軍隊改革,現代化、信息化軍隊建設了解不夠客觀,不清楚軍隊的真實生活狀態,只是一味的道聽途說,認為部隊訓練艱苦,考取軍校艱難,去部隊學不到太多東西,僅僅只是枯燥的軍事技能、體能訓練等。更多在意的是自身的發展需要,沒有真正認識到當今社會大學生應征入伍政策的戰略價值、政治站位,沒有認識到大學生征兵入伍對國家做出的貢獻。
(三)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成為制約因素
2020年7月24日,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國防動員部聯合下發文件,對征兵體檢標準做了新的調整,體重的評判方式及標準、視力標準等方面有了新的變化。但總體上來看,《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依舊十分嚴格,每年體檢合格率成為是否成功入伍的重要制約因素。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在體檢中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很多高校大學生在義務教育、高中學習階段,由于學業壓力大、學習時間長、缺乏體育鍛煉及足夠的休息時間,很容易導致眼睛近視,近視問題是影響征兵體檢的首要問題;二是很多高校大學生沉迷網絡、依賴手機,長期玩電腦、追劇打游戲,導致生活作息不規律、缺乏體育鍛煉,身體素質下降,帶了一些疾病;三是飲食習慣不健康、不規律,喜歡一些油炸、膨化、高熱量垃圾食品,高糖奶茶、碳酸飲料、方便面更是“家常便飯”,在體檢中會影響血、尿甚至其他內臟器官等方面的正常檢查指標。
(四)家庭方面因素的影響
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家庭支持與否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以往“一人參軍,全家光榮”,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家庭在對待子女參軍入伍的問題上發生了變化,一是現在很多的家庭只有一個小孩,獨身子女過度溺愛,認為去部隊生活條件艱苦,不愿意孩子去部隊中吃苦,害怕他們在軍營中受欺負,擔心小孩一去部隊常年不能見面,甚至一些家長認為當前國際國內形式比較復雜,自然災害頻發,擔心小孩的人身安全;二是固有的錯誤觀念,一些家長對部隊的認識存在誤區,不能夠客觀的了解部隊,不清楚軍隊的真實生活狀態,認為部隊訓練艱苦,考取軍校艱難,去部隊學不到太多東西,僅僅只是枯燥的軍事技能、體能訓練,認為只有成績不好、難以管教的學生才會去部隊進行鍛煉,這種錯誤的觀念對大學生參軍入伍帶來了錯誤的引導。
三、新形式下高校征兵工作如何開展
“兩征兩退”政策實行后,征集對象依然以高校大學生為主,高校征兵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如何有效開展高校征兵工作,為部隊輸送高素質高質量人才,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構建高校征兵工作體系,加強高校征兵工作站建設
高校應重視征兵工作體系建設,把征兵工作列為學?!耙话咽帧惫こ?,明確高校征兵工作負責人,建立校、院兩級征兵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征兵工作站建設。高校大學生征兵工作站的建立,是國防動員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大學生征兵工作的通知》的具體實施,是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士兵征集的重要舉措。高校征兵工作站的建設,旨在為大學生參軍入伍提供一站式服務,能夠滿足大學生國防教育、體能訓練、征兵宣傳、網上報名、政策咨詢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時為大學生在征兵過程中遇到的體檢政審、學費補償、學籍保留等方面的問題提供服務。確保大學生能夠順利參軍。
(二)構建高校國防教育體系,加強國防軍事理論課程建設
高校國防教育體系建設,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正確決策,是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提高大學生國防意識、愛國意識的客觀需要,是為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保證?!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第15條規定:“高等學校、高級中學和相當于高級中學的學校應當將課堂教學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國防教育。高等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高校應把國防教育納入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建設一支專業的軍事理論課師資隊伍,對軍事理論課程深入研究,不斷加強課程建設,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
(三)精準推送,創新國防人才培養管理模式
高校在開展征兵宣傳工作時,要有針對性的遴選預征對象,對家庭經濟困難、厭學學業困難、能力特別出眾、身體素質特別好、參軍熱情高的進行重點宣傳動員,對直招士官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國旗護衛隊校衛隊成員重點宣傳動員,建立預征對象數據庫,開辟大學生參軍“綠色通道”。同時,創設“國防特色班”,構建軍校協作、國防人才培養輸送基地,在新生入校后,把參軍意愿強、身體素質高的大學生進行篩選并建立數據庫,并有針對性開展國防教育、軍事訓練、體能訓練,從而完成大學生士兵的前置培養,為部隊輸送高質量新鮮血液。
四、結語
新時代強軍夢背景下,高校征兵工作的有效開展意義重大,高校應積極探索征兵工作的方式方法,推進大學生征兵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源源不斷的為部隊輸送高素質高學歷的優秀兵員,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實現新時代強軍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牢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婁興國.軍人服役制度的法理學研究[D].2014.
[2]曹芳建.新時期高職院校征兵工作探索與實踐——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0(05):44-45.
[3]沈潔.“中國夢”背景下加強大學生國防教育的路徑選擇[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9):211-213.
[4]王群立.破解普通高校大學生應征入伍難題的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7(12下):113-116.
[5]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凝神聚力創新作 為推動征兵工作健康發展[J].國防,2014(05):76-77.
[6]丁文.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以湖北科技學院為例[J].文教資料,2019(15):163-164.
作者簡歷
陳杰(1988.10—),男,土家族,湖北恩施,碩士,湖北民族大學,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