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佳
一、研究背景
(一)思考:研修單使用現狀
隨著幼兒建設課程的不斷發展,我園在主題審議時以“研修單”為載體,力求幫助教師理清開展主題的路徑與過程。但隨園所課程的不斷深入,在研修單的使用與推進中驅顯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表單設計輕經驗。主題開展前,教師按部就班地填寫各類表單,她們知曉需鏈接幼兒的年齡、興趣等方面進行主題目標設定。但實際開展中,教師存在兩種樣態。①缺少預熱環節,②嘗試鏈接幼兒但表層性的提取。
2.表單內容選擇走過場。在主題內容的選擇中,許多教師往往會從教師本位出發,隨意地組合教學內容,致使課程內容結構缺乏平衡性與科學性。主要表現:①內容的選擇無邏輯性,②局限于教材而忽略周邊資源。
3.表單的使用固定化。隨主題活動的行進,幼兒興趣的生發,大大小小的生成活動隨之延伸,教師所出現的問題也隨之產生。如何有效的權衡活動生成與預設兩者間的關系。教師具體表現:①以表填表;②以點蓋全的生成。
(二)動力:研修單的優化
基于問題的出現,我們將研修單的種類與適用范圍優化并開發。特征如下:①“研修單”——審議推進的“風向標”。運用研修單的過程中,將幼兒的興趣、需要經驗與教材有效嫁接,幫助教師明晰研修方向。②“研修單”——審議過程的“收納盒”。運用研修單的過程中,有效接收主題審議中的問題,對教師主題審議及時、有效的引領。③“研修單”——分享活動的“循環體”。在運用研究單的過程中,能夠對課程中實施效果較好的策略進行評析與分享,對后續存在的問題進行再次審議與解決。
二、我們的實踐
(一)聚焦審議問題,優化開發研修單
借助原有的研修單,我們對研修單進行優化開發“預熱式研修單”“生成式研修單”“循環式研修單”重點投入與運用。
主題預熱前和主題選課階段中,“預熱式”研修單——以多種方式提前鏈接兒童的經驗、教材的價值、主題資源,對主題目標進行科學的制定;主題生成階段中,“生成式”研修單——圍繞幼兒興趣特點,對主題內容的生成進行自然引導,對主題目標及時優化調整;主題評價階段中,“循環式”研修單——反饋每階段的成果與不足,以便及時調整與深化。
(二)以動態路徑為主線,表單細化運用
1.主題預熱前——預熱式表單,經驗鋪墊。主題預熱前,我們將“預熱式”研修單進行細化與深入,三方并進以此為主題活動的預設作鋪墊,為主題開展做有力的支持。
(1)經驗導入單——“以問供需”初探幼兒。在主題開展前,我們通過“集體談話”和“親子體驗習得”的方式獲取鏈接真實的幼兒。操作方式:教師預設主題方向——親子體驗——形成表格形成內容。
(2)教材解讀單——“以查促思”明晰教材教師研讀指南,基于幼兒的年齡段及主題的領域傾向,讀懂教材的真實意圖。操作方式:研讀主題說明——提煉關鍵詞——預設主題目標。
(3)資源開發單——“以篩擇優”統整資源。借助幼兒園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并且開發一公里資源圈,形成備份資源庫。操作方式:尋找園部資源——開發一公里資源——形成資源庫。
2.主題選課中——預熱式表單,內容選定。主題前審議階段,借助“目標導讀單”分析預設目標價值,設計主題子目標,最后通過“選課式菜單”對教材進行優化重組。
(1)目標導讀單——設定子目標。基于前期對幼兒經驗、教材價值、園本資源的綜合考量,閱讀預設目標,優化制定子目標,形成教學活動方案。操作方式:讀預設目標——設定子目標。
(2)選課式菜單——取舍教材內容。老師們梳理主題脈絡,基于幼兒的現有水平,各班老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選擇解說,商量、討論選定一周的教學活動。操作方式:梳理主題脈絡——解說討論教學內容——內容取舍價值分析——選定教學活動。
3.主題生成中——生成式表單,引發共生問題。在主題開展的過程中,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動態變化,因此生成的活動也有所不一,借助“主題生成單”識別幼兒興趣,引發共生活動;運用“動態調整單”適當地調整目標與活動。
(1)主題生成單——識別幼兒興趣,引發共生活動。通過班內兩位教師兩兩協商的方式,對一天主題實施的過程進行記錄以及反思,著重梳理孩子在主題活動中的行為表現、孩子的生成活動記錄、主題行進中兩位所遇到的困難。操作方式:教師梳理幼兒行為表現——反思生成過程——羅列困難與需求。
(2)動態調整單——整合已有經驗,靈活拓展學習。教師通過觀察幼兒行為,傾聽幼兒主題活動中的語言,及時地根據幼兒地興趣調整目標與活動。操作方式:傾聽幼兒語言——適當調整活動目標與活動。
4.主題評價時——循環式表單,提升經驗反饋。在主題后審議階段,借助診斷式審思單收集課程實施資料,對教師經驗分享進行自評、名師引領循壞式的評議。同時,依靠成長能量單,科學評價幼兒在主題過程的表現與成長足跡。
診斷式審思單——主題經驗反饋
自評式。以段內教研的形式,借助診斷式審思單回顧課程故事,分析兒童表現,對自己的指導行為進行反思,從而提升與總結。操作方式:回顧課程故事——兒童觀體現——分析自己教學行為——反思總結。
引領式。以園部教研的形式進行課程故事的分享,依靠園長、名師等教研力量點評分析,梳理脈絡,提升反思。操作方式:有深度的課程故事分享——名師引領建議。
五、成效與反思
聚焦主題審議出現的問題,將研修單進行設計與運用的過程中,教師的審議有了思考性與科學性。
(一)遇見兒童風景
預熱式研修單中,基于兒童,用多種方式調查、訪談等獲取幼兒對主題的意愿與原有經驗,看見發現了幼兒的興趣點。同時,教師也在傾聽兒童聲音的過程中,記錄了兒童的成長點滴。
(二)遇見教師風景
借助研修單的運用,教師更加關注主題活動中對生成性話題的捕捉、關注主題活動教育的過程。高效的分享不僅能促進活動的順利、高質量完成,審議、研討材料還能在不斷的補充與完善中為活動的再一次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持續提升園本課程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