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柱 駱文龍 馬國華 張祖普 賈長敬 李斌斌
摘 要:泰兩優217是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泰1S和優質恢復系溫恢217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稻,其具有米質優、熟期適中、抗性好、高產穩產等特性,適宜在長江中下游稻區作為中稻種植,2018年5月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該文介紹了雜交水稻品種泰兩優217的選育過程、性狀表現、產量表現及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泰兩優217;高產栽培技術;品種推廣
中圖分類號 S51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12-0071-02
Application of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High-quality Hybrid Rice Tailiangyou 217
WANG Tianzhu1 et al.
(1Tongl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Service Center, Tongling 244001, China)
Abstract: Tailiangyou 217 is a two-line hybrid bred by Zhejiang Keyuan Seed Industry Co., Ltd., Wen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zhen Yuexiang Seed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using the male sterile line Tai 1S and the high-quality restorer line Wenhui 217. Medium indica rice.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rice quality, moderate maturity, good resistance, high yield and stable yield. It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as middle ri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May 2018, it was approved by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Main Crop Variety Approval Committee.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reeding process, trait performance, yield performance an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hybrid rice variety Tailiangyou 217.
Key words: Tailiangyou 217;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Variety extension
20世紀70年代末,雜交水稻在我國發展迅速。雜交水稻以比常規稻更為發達的根系、更強大的分蘗能力、更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更好的產量優勢,促進了我國水稻生產的歷史性跨越。雜交水稻優質、高產、穩產等特性,有效地解決了糧食安全問題。要想提高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和綜合經濟效益,只有選取好的品種和高效栽培技術相結合的方法,雙管齊下,才能產生好的效果。泰兩優217正是這樣優質,多抗廣適,熟期適宜,便于機械化操作,有高產、穩產潛力的品種。優質的品種通過高效栽培管理方式,在減少投入的情況下,提高產出,以提高單位面積所產生的經濟效益。
1 選育過程
泰兩優217是浙江科原種業有限公司、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深圳粵香種業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泰1S和優質恢復系溫恢217配組育成的兩系雜交中秈稻。2012年夏季在溫州進行優勢鑒定,泰1S/溫恢217組合表現出產量高、米質優、抗性好等優點。2013—2014年在浙江溫州、湖州、諸暨、杭州、嘉興等多點進行品比試驗。2015年以泰兩優217為組合名稱參加浙江連作雜交晚秈稻聯合鑒定試驗,2016—2017年參加浙江連作雜交晚秈稻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18年5月通過浙江省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浙審稻2018011)。
2 產量表現
在2015年浙江省單季雜交秈稻區試中,平均產量9084kg/hm2,比對照兩優培九增產5.3%,未達顯著水平;2016年區試平均產量9622.5kg/hm2,比對照增產10.7%,達極顯著水平。2年省區試平均產量9351kg/hm2,比對照增8%。2017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9504kg/hm2,比對照增產6.4%。
在大面積示范種植中,選取相對平整、交通方便的田塊,進行田間實際測產。實收面積400.2m2,合計收割濕谷產量583.6kg,晾曬之后,實際干谷產量為475.7kg,折合產量11892kg/hm2,達到了高產超級稻的產量水平。同時作為中稻種植,抗逆性好,耐高溫能力好,稻米品質優。
3 性狀表現
3.1 特征特性 該品種為單季兩系雜交秈稻,植株較矮,長勢繁茂,分蘗力較強,劍葉挺,葉片較寬,有頂芒,穗型較大,谷殼黃亮,谷粒長。2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36.9d,比對照兩優培九短0.3d。有效穗219萬/hm2,株高114.2cm,每穗總粒數217.9粒,實粒數185.9粒,結實率85.3%,千粒重24.6g。
3.2 品質與抗性 經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2015—2016年抗性鑒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綜合指數為3.8,為中抗;白葉枯病最高5級,為中感;褐稻虱最高9級,為感。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2015—2016年檢測,平均整精米率59.6%,長寬比3.2,堊白粒率15%,堊白度2.4%,透明度2級,膠稠度85mm,直鏈淀粉含量14.5%,米質綜合指標分別為食用稻品種品質部頒普通和三等。
4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4.1 種子處理 根據氣候條件,合肥地區一般選擇在5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曬種,曬種可以增加種皮的透性,加快吸水速度,增進酶的活性,增強種子活力,具有促進提早萌發和提高發芽勢和發芽率的作用。曬種后選擇籽粒飽滿、粒重和大小整齊度一致的種子,進行浸種催芽。每kg種子用強氯精兌溫水1~1.5kg,浸種4~6h,用清水反復沖洗數遍后浸種。浸種采用日浸夜露的方式,浸種期間勤換水,隨時觀察種子情況,以稻谷谷殼透明,可見腹白和胚這樣為標準,浸種結束后催芽。把浸好的稻谷放入麻袋,四周用破棉絮覆蓋,再用農膜包裹住,每隔4h淋1次37℃左右的溫水,然后保持住溫度,直至稻谷開始露白。露白后調溫到30℃左右,在催芽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谷種溫度的變化,防止谷種溫度過高或過低,溫度過高會燒種,過低則會發酸發臭,影響發芽率。適溫催芽促根,待芽長半粒谷,根長一粒谷時即可播種。為了增強谷芽播種后對自然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播種前把催好的谷種攤開在常溫下煉芽3~5h,使谷種適應空氣溫度,提高成苗率。
4.2 播種和秧田管理 選擇避風向陽、土壤肥力中上等水平、排灌方便、運秧便利的中壤土稻田,進行秧田的第1次旋耕,之后施NPK比例為15%-15%-15%的復合肥225kg/hm2作為底肥,再進行第2次旋耕,達到土地平整,上糊下松的標準。播種前秧田進行開廂清溝,秧田面積按照秧田、大田比例達到1∶10的標準即可。播種時,秧田放水,把催好芽的稻谷均勻地播撒在廂面上,然后用平板鐵鍬輕輕地把芽谷拍打一下,讓稀泥水覆蓋在稻谷上,起到保溫,促進生長的作用,秧田和大田比為1∶10。5月6日,播種完成后秧田用掃弗特150mL兌水240kg/hm2,均勻的噴施,達到苗前封閉除草效果。在秧苗2葉1心的時候,施尿素120kg/hm2作為秧田追肥。在秧苗移栽前7d施尿素120kg/hm2作為斷奶肥,同時用阿維菌素+吡蟲啉+三環銼病蟲害防治1次。
4.3 適時移栽,合理密植 選擇排灌水方便的田塊進行移栽,移栽前進行第1次旋耕平整。保持田間剛好覆蓋住泥土的水層,以有利于田間找平和把田間雜草覆蓋在泥土下面。之后大田施NPK比例為15%-15%-15%的復合肥375kg/hm2作為底肥,再進行第2次旋耕,旋耕標準達到表層土壤松軟,底層土壤緊實,田間高低落差小,無水深低洼的地方。在秧苗達到5葉1心至6葉期的時候進行大田移栽,按16.67cm×26.67cm密度進行插植,每蔸插2~3粒谷苗,保證穴數225000蔸/hm2以上。
4.4 水肥管理 在移栽之后7d左右,進行田間拌施除草劑追肥。大田施NPK比例為15%-15%-15%的復合肥225kg/hm2+尿素105kg/hm2拌施除草劑(野老、芐已等除草劑)作為追肥。同時保持田間水層維持在3~5cm、7d以上,以保證除草劑藥效和肥效得到充分的發揮。在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0%~90%時開始排水擱田,擱田時間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的硬實程度來定,以田間土壤開始發白干裂,人可以站立為準,一般群體葉色開始轉淡,排水擱田控苗就達到了效果,然后進行田間覆水。后期田間干干濕濕交替進行管理,以協調根系對水分的需求,直至成熟。在收割前10d,田間開始排水,方便后期機械收割。
4.5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應根據當地植保部門發布的病蟲害情報,結合在田間的實際觀察情況,進行綜合統一防治,全程采用無人機噴施農藥的方式。第1次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等病害,選用阿維菌素、吡蟲啉、三環唑、葉枯唑等藥劑;第2次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白葉枯等病害,選用康寬、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蚜酮、井岡霉素、戊唑醇等藥劑;第3次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穗頸瘟、紋枯病、白葉枯等病害進行防治,選用康寬、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吡蚜酮、富士一號、葉枯唑、戊唑醇等藥劑;最后1次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稻縱卷葉螟、穗頸瘟、谷粒瘟、稻飛虱、白葉枯、稻曲病、黑粉病等病害,選用康寬、阿維菌素、吡蚜酮、吡蟲啉、富士一號、戊唑醇、滅黑一號等藥劑。
4.6 田間收割 田間收割要考慮好收割損耗的問題。在收割前10d、9月15日的時候,田間就開始排水曬田,以保證收割機能順利進入田間。在90%的水稻進入成熟期的時候,就可以收割了。9月28日,綜合田間情況和當時天氣狀況,適時完成收割。在收割之前,進行收割機各項檢查工作,保證機器能順利完成收割,減少維修機械帶來的損耗;收割時盡量減少收割機倒車、掉頭等操作,有利于減少收割機收割時的機械損耗。
5 結語
泰兩優217田間種植管理方式簡單,適宜大面積機械化種植,在顯著減少投入(包括人力投入和生產資料的投入)的情況下,保證有良好的產出和較高的經濟效益。因此,泰兩優217在長江中下游地區作為中稻種植具有很大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倪學仁、趙慶華.農作物輕型高產栽培新技術[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3:26-52.
[2]張杰明.淺析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趨勢及對策[J].農機推廣與安全,2006(12):40.
[3]李杰,余顯權.金沙縣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耕作與栽培,1999(1):27-2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