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梁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中考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長跑作為體育中考的重要項目,其運動量較大,十分考驗學生的體能與耐力。因此多數學生對中長跑訓練懷有抵觸心理,導致初中生普遍存在身體素質不佳,意志力薄弱的問題。本文從現行初中生中長跑項目存在的問題出發,綜合分析,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質量的可行策略。
開展中長跑訓練有利于增強肺活量,鍛煉心臟承受能力,從而有效增強抵抗力與身體素質。與此同時,學生通過中長跑訓練還能砥礪意志,培育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由此可見,中長跑訓練在初中生成長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初中生中長跑項目,創新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輕松迎接體育中考的挑戰,促進初中生身心健康成長。
1 現行初中生中長跑項目存在的問題
1.1 教學策略一成不變
傳統的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策略止于單負荷訓練,多數教師只是要求學生開展單一的循環長跑,而沒有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興趣來創設多元化的中長跑項目教學活動。這樣僵化的訓練模式事倍功半,不僅僅無法向學生傳授正確的長跑技巧,反而還會因為長時間的訓練而嚴重耗費學生體能。因此在現行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模式下,多數學生普遍存在缺乏興趣,運動積極性不高的問題。
1.2 學生沒有正確掌握呼吸方法
由于氧氣供應無法滿足身體需求,所以多數學生在中長跑的后半段會不自覺地進行口呼吸。然而在跑步狀態下的口呼吸通常是短而急促的呼吸,這不僅僅無法滿足肌肉活動的需求,反而還會使呼入的氧氣減少,加劇身體不適的情況。并且多數學生的運動節奏與呼吸節奏不一致,也會進一步造成呼吸加速,供氧量減少。而現行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中,教師重視跑步訓練,而忽略技巧傳授,使得多數學生沒有正確掌握呼吸方式,并不懂得利用呼吸來調節身體狀態。
1.3 學生缺乏長跑戰術意識
在輕視理論和技巧的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具備長跑策略與戰術意識。多數學生在中長跑中不懂得合理分配體能,導致其在前半段耗費體能過多,而后半段便難以堅持,更無法進行沖刺。這也進一步導致學生的耐力與意志力無法得到有效鍛煉,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效率低下,質量不佳。
2 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質量的可行策略
2.1 創新教學策略,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墨守成規的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模式過于枯燥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因此創新訓練模式是當今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的當務之急。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生理與心理負荷能力,合理把握運動強度,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學策略。教師可以從運動環境的角度出發,進行趣味化的創新,從而使運動走出田徑場,深入滲透于生活之中。與此同時,新穎的運動環境還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減輕學生的運動負擔。例如教師可以開展校園馬拉松活動,指導學生圍繞校園進行中長跑訓練。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可以欣賞校園的綠化與建筑,從而通過視覺沖擊來豐富學生的運動體驗,減輕學生的運動疲憊感,鍛煉學生的耐力與意志力。
教師亦可以利用游戲的形式開展中長跑訓練。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接力比賽。教師指導學生均分為四組,進行折返跑,采用擊掌方式來進行接力,最先跑完的隊伍則獲勝。這樣的中長跑訓練模式通過比賽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初中生的勝負欲,有效引導學生積極投身于體育運動之中。這不僅僅能夠合理把握運動量,有效鍛煉學生的體能,還有利于學生培養反應能力與團隊合作意識,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輕松營造積極活躍的運動氛圍。除此之外,教師亦可以開展兩人三足、障礙跑、追人游戲等等多元化的運動活動,豐富學生的活動體驗,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2.2 合理把握訓練強度,逐步提升學生能力
由于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體能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現行“一刀切”的中長跑訓練模式顯然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運動負荷過重會挫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而運動負荷過輕又無法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難以實現教學目標。這便導致部分體育后進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而部分體育優等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進一步提升。因此教師必須要統籌考慮學生的能力差異與教學目標,合理把握初中生中長跑項目的運動負荷,進而設置不同強度、不同距離、不同時間的跑步訓練,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運動訴求。
教師還應該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進行科學的分組訓練。針對體育優等生,教師則可以組織其開展長時間、長距離、高強度的訓練,幫助優等生在高負荷訓練中高效突破自我,進一步提升自身體能。針對體育中等生,教師則可以交替進行高負荷訓練與低負荷訓練,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中長跑耐力與速度。而針對體育后進生,教師應該以鼓勵式教育為主,通過短距離、低強度的訓練來增加學生在運動中的成就感。教師再指導后進生堅持完成長距離跑步,從而鍛煉后進生的意志力,改變學生對于跑步的抵觸心理。由此可見,分組訓練能夠從多方位出發,全面提升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2.3 傳授運動技巧,高效突破自我
多數學生并沒有形成系統的體育知識體系,不懂得運用體育技巧來優化中長跑速度。這便導致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效率低下,成效甚微。初中生中長跑教學在本質上是以運動技巧為核心的綜合性體育訓練。教學的重點應該聚焦于跑步動作的標準型、合理性、實效性,而非中長跑的速度與成績。因此教師必須優化體育教學結構,適當開展體育理論知識教學。
教師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呼吸方式。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根據跑步步伐進行有節奏的呼吸,根據動作強度來調整呼吸頻率,形成固定的呼吸習慣。教師還要針對初中生普遍存在的呼吸問題進行分析。例如多數學生在中長跑后半段采用口呼吸,導致呼吸短而急促,反而降低了吸氧量,使得不適感加劇。教師應該針對這個問題,指導學生練習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從而提高呼吸深度,加大呼吸量,從而改變呼吸紊亂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向學生傳授合理分配體能的技巧,指導學生在中長跑前段保留一定體能,中后段全力加速,從而最大程度利用體能,優化中長跑效率。
2.4 在課后進行體育教學延伸
體育運動不僅僅拘泥于課堂教學,它還深入滲透于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中長跑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可以利用早操運動來滲透中長跑項目教學。教師指導學生在日?;顒又蟹磸途毩曊n堂中所學習的體育知識技巧。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從而吸收內化為自身的體育素養。
教師還要布置適當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運動能力,來設計適當強度的個性化跑步計劃。教師要指導學生記錄每次完成中長跑的時間,在課外練習中感受循序漸進的能力進步。教師還要指導科學利用互聯網收集中長跑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運動后高效恢復體能、預防運動損傷、提高身體素質的技巧。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系統化的體育知識框架,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推進初中生中長跑項目教學的高效開展。
3 結束語
在素質教育時代下,體育中考越來越注重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中長跑項目教學不僅僅旨在幫助學生迎接中考挑戰,更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因此教師必須正確認識體育學科的教育意義,不斷革新教育理念,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教師要反思傳統僵化的中長跑訓練模式的不足之處,從而推動中長跑教學模式多元化、趣味化發展。教師還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運動能力與興趣愛好,統籌考慮中考要求與學科教育意義。進而創新多樣的教學策略,開展有的放矢的分層教學,以提升學生的運動興趣。教師還要傳授中長跑的知識與技巧,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探究中長跑策略,促進學科知識教學與體育訓練的有機結合。通過系統化的中長跑訓練幫助初中生身心健康發展,淋漓盡致地發揮體育學科的教育意義。
(作者單位:漳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