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依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問卷法、測試法等研究方法,以天津青年女排17名運動員和4名教練員為研究對象,從運動員的基本信息、專項身體素質和教練員的指教特征為主要研究內容,目的為天津女排青年隊優化訓練和后備人才培養模式提供參考依據。研究結果如下:
(1)天津青年女排訓練年限在3.94±2.16年、身高182.00±4.26厘米,與全國平均水平無顯著性差異(p>0.05),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2)天津青年女排運動員的輸送單位在天津市內以業余體校為主,省外以普通中學為主,天津排球在普通中學中普及不夠,后備培養以業余訓練為主。
1 前言
我國體育行業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對后備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通過源源不斷的新生力量補充才能保證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要保證各年齡層人群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熱情,才能為競技體育發展提供支撐,本文通過對天津青年女排人才培養現狀進行調查,找到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全國青年女排運動員基本情況
我國青年女排有來自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的14支青年隊,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八一、福建、內蒙古、山東、河南、廣東、四川,總計195名隊員。她們代表著各省市青年女排的最高水平,她們構成了中國女排的后備梯隊。
2.2 天津青年女排運動員基本情況
在我國女排后備人才培養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啟蒙階段(12-14歲)、基礎階段(15-17歲)、提高階段(18-21歲)。天津女排青年隊從年齡上看正處于基礎階段。
2.3 天津青年女排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情況
對天津女排青年隊17名運動員在網上高度、助跑摸高、30米跑、半“米”字移動和立定跳遠進行測試。天津青年女排網上高度為280.71厘米;天津隊助跑摸高為285.50厘米,通過連迪發布的論文內容中對2016年全國青年女排訓練營的調查研究中195名訓練營的運動員平均助跑摸高298.51厘米,天津隊助跑摸高該項指標要顯著地低于全國水平(p<0.05),結合天津隊的身高與全國水平無顯著的差距,說明天津隊在運動員彈跳能力方面與全國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以后訓練中應加大對運動員彈跳能力的下肢爆發力訓練以彌補該方面素質的差距。
2.4 天津青年女排教練員執教基本情況
運動員如何開展訓練,和訓練的強度、頻次等因素都由教練員決定,團隊的整體訓練效果一定程度上由教練員的水平決定。而教練員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包括教練員的年齡、教育背景、執教經驗、專業運動水平等。
2.5 天津青年女排訓練情況
經調查天津青年女排平時訓練內容主要以小球串聯以及基本技術訓練為主,讓隊員做到扎實基本功的同時提高小球串聯能力,為今后比賽打下基礎。平均每周訓練次數多是5-6次,所占比率為76.19%,7次以上占14.29%,3-4次的占9.52%。平日訓練時間多集中在6-8個小時,占61.9%,1-2小時和4小時以上各占14.29%,3-4小時占9.52%,其中節假日依然進行訓練的占71.43%。可以看出天津青年女排運動員進行排球訓練是有很高的積極性的,可以保證充足的訓練時間。
3 結論
(1)天津女排后備人才培養在身高、訓練年限方面基本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2)天津女排后備人才培養在排球運動普及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在普通學校普及度不足。
(3)天津女排后備人才培養在專項身體素質方面彈跳素質未達到全國水平。
(4)天津女排后備人才培養在教練員方面層次分明,具有較好的專項運動能力、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和訓練所需的知識結構、具有豐富的執教經驗。
(5)教練員無法針對運動員的長期發展要求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訓練的過程中對運動員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的培養不充分。
4 建議
(1)推動排球運動在校園中的普及程度,也別是對普通學校學生排球興趣的培養。
(2)加強對運動員的跳躍能力的培養和肌肉爆發力量的訓練。
(3)提高選材和訓練的科學水平,教練員在選材時不僅應考慮身體形態、素質機能方面的指數,還要考慮到心理素質等其他綜合因素。
(4)向公眾宣傳排球運動對個人發展的好處以及排球運動自身的魅力,可以通過電視和網絡等渠道對排球賽事進行直播,讓人們可以高頻率的關注到,從而加深對排球的了解。從正面導向關于排球運動的重要性和榮譽感,讓更多好苗子能夠以此為奮斗目標。
(5)解決運動員的升學和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使運動員能夠更加專心訓練。
(6)提高教練員制定合理有效的訓練計劃和階段性目標的能力,提高訓練對運動員能力提升的效率。
(7)多為運動員創造在外出進行比賽的機會,加強不同地市之間的運動員經驗的交流,互相學習。
(作者單位:天津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