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湖
摘 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的主旋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位語文老師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實踐證明,利用好“共享圖書”是提高課外閱讀效率的重要途徑,作為一線語文老師要重視在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的探索。
關鍵詞:課外閱讀;共享圖書;策略
一、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存在的問題
中年段學生的年齡比較小,他們的認知能力還不成熟,對于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作為一線老師,要做好課外閱讀教學的指導。可是在實際教學中卻存在許多問題。
1.對課外閱讀的認知不高
許多語文老師認為中年段學生年齡偏小,理解能力不足,只要求將教材上的課文學好,就算完成了學習任務,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小學中年段正是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關鍵時期,作為語文老師要指導他們進行有效的閱讀,做好課外拓展閱讀,拓寬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的后續發展。尤其在新課標背景下,老師一定要轉變教學理念,要以全新的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創新閱讀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開展好課外閱讀。
2.對“共享圖書”利用不足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共享”理念深入人心。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中出現了“共享圖書”。“共享圖書”就是每個學生都可交流閱讀、保證有充足的圖書量和時間去閱讀的圖書。這是一種十分高效的圖書資源,一個班級三十多人,人人準備一本圖書作為共享圖書,那也將近有五六十本書了。許多學校“共享圖書”徒有其名,因為老師只盯著升學成績,而不注意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不去利用“共享圖書”,導致這一部分資源的利用率比較低,這是一種極為可惜的浪費。
二、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的重要意義
在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探索,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學生的閱讀思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1.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小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他們接受新知的途徑比較少,而利用“共享圖書”開展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真正實現了足不出教室門,卻遍曉天下事。實踐證明,人們在接受信息的方式上,閱讀占主要地位。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了課本以外的許多知識,增長了見識,提高了理解能力,發展了他們的學科素養,為他們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實現了課內知識到課外知識的無縫銜接
教材是學習知識的基礎,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為課外閱讀打下基礎。更關鍵的是老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做好與課外知識的銜接,讓學生從課內走到課外,把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實現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無縫銜接,促進知識的遷移與內化,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三、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的策略
既然在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開展“共享圖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教學中老師如何運用好“共享圖書”呢?
1.真正實現“圖書”“共享”
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老師要利用好“共享圖書”,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做好服務,真正實現“圖書”的“共享”與交流,讓其發揮應有的作用,體現其真正的價值。一個人如果不進行思想交流,那他永遠就只有自己的一種思想。同樣的道理,一本書如果不進行資源共享,這極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課外閱讀教學中,老師要指導學生真正把“共享圖書”利用起來為我所用,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老師要做好“共享圖書”的閱讀指導
小學中年段學生的判斷能力還不十分成熟,對于自己的閱讀需求不是十分明確。因此作為學生學習的陪伴者——老師,就要對學生如何利用“共享圖書”做出有針對性指導,讓“共享圖書”發揮應有的效力。比如,學習過古典小說《武松打虎》之后,可指導學生去閱讀簡編本《水滸傳》,讓學生知道武松的其他故事,全面了解武松其人、其事和其性格。
總之,在小學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積極開展“共享圖書”探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進而促進學生閱讀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張婷.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現狀調查及探索[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7.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中年段課外閱讀教學中‘共享圖書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為:GS[2020]GHB0269)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