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斗娟
摘 要: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如何做到在有效完成基礎教育任務的基礎上實現德育的有效滲透是考驗教師教學能力的關鍵。以初中語文課堂為切入點,先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魅力,之后分別從課堂導入環節和教學環節對德育工作的滲透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德育滲透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育與智育并行的教育理念成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主要工作方向,這要求教師在做好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必須做好對學生的德育引導。然而,從課堂教學模式角度來看,初中語文課堂沒有富余的時間用于德育,為此,教師只能在充分挖掘語文知識中德育內容的基礎上,抓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契機進行德育滲透,以初中語文課堂為基礎的德育模式由此得以出現。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展現德育滲透魅力
初中語文教育工作中德育的開展很有必要。德育滲透的魅力主要體現在,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公民意識,培養學生的集體觀念。初中語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特點決定了語文與德育是密切相關的,語文與其他學科不同,與德育有天然的聯系。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在風格、題材、體裁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其中的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是有機統一的,文本中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在為學生傳達漢字之美的同時,也能使學生獲得與道德形象聯系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在道德上受到熏陶,在情感上得到升華。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初中語文教育要使學生受到社會主義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思想教育,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由此不難看出,德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的開展,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方面的培養。中學生的心理建設不僅需要不斷完善,還需要語文教師開展德育,培養學生的公德心、榮譽感,擁有愛國之心,在以后的發展中為國家做出貢獻。同時,德育的實施引導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樹立集體觀念,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責任感。因此,在初中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很有必要,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展現德育的魅力。
二、做到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展現德育滲透魅力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環節中,課前導入環節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架構的主要環節,我們需要通過特定的方式來實現對學生的興趣激發、思維引導,并完成對教學環境的構建。從教學工作角度來看,教師如果想要在某一節課上進行德育滲透,就必須在導入環節做好德育內容的鋪墊,由此來實現對學生思想及價值觀的引導,讓他們在之后的德育滲透環節獲得更好的體驗。
以《背影》一課的教學為例,其作為朱自清先生最經典的文章,其中對父愛的深刻描寫讓讀者為之動容。為了讓學生在本課的學習中更好地感知父愛,由此實現對他們的德育,我在課前導入階段為他們播放了微電影《父親》,讓學生在觀看影視作品的過程中獲得情感認知,產生心靈上的觸動。在完成微電影觀看之后,為了進一步完成對學生的引導,我在課堂上與學生針對“我眼中的父愛”進行交流,讓他們說一說自己眼中的父愛是什么樣子的,自己與父親的關系如何,由此來完成對學生思維的調動。在此基礎上,我給他們講了一個“我與父親”之間的故事,讓學生從旁觀者角度感知“我”與父親的關系,并從故事中的“我”身上找到他們自己的影子。當學生產生良好的情感體驗之后,我選擇引出課文內容,讓他們去傾聽另一個“我”與父親之間的故事,由此實現對良好教學環境的構建,為語文課堂的德育滲透做好鋪墊。
總而言之,為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展現德育滲透的魅力,教師在實際教育中要多觀察和了解學生的心智發育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內容中德育素材的挖掘,讓德育工作可以在語文知識教學中以潤物細無聲之勢予以展開,展現德育的魅力,發揮德育的價值,從而實現初中語文學科的素質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龔小燕.立德樹人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11):100-101.
[2]覃曉芳.品語悟理 以情感人: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296.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20]GHB291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