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瓊
摘 要:幼兒園教學中,美術教學作為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班幼兒階段已經可以通過美術繪畫表達自己的認知情感,然而部分幼兒對美術課程參與度不高,不喜歡教師設置的美術教學內容。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將游戲教學法融入大班美術教學當中,以此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幼兒的想象力。
關鍵詞:游戲;幼兒園;大班;美術課
美術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是幼兒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教育學科。以往幼兒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過于注重指導幼兒繪畫技巧,未能對幼兒自身發展需求予以重視,刻板單一地采用模擬示范教學方法開展灌輸教學,忽視幼兒主體參與意識。此種教學方法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民間游戲、故事游戲、模仿游戲等形式,讓美術教學變得趣味化,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擁有創造力與想象力。
一、利用民間游戲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
幼兒美術教學中,民間游戲對現代習慣用手機、平板等數字產品的幼兒而言,能夠讓大班幼兒感到耳目一新,增加美術教學的趣味性。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分析游戲活動內容,隨后將所參與的游戲活動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這樣既能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又能讓幼兒主動尋找繪畫信息,提高幼兒的繪畫能力。例如,帶領幼兒學習繪畫《跳跳繩》相關內容時,跳繩作為常見的民間游戲,教師可先帶領幼兒開展跳繩游戲,讓幼兒一邊參與一邊觀察此種民間游戲的玩法。隨后在課堂上通過語言引導,讓幼兒回憶整個玩耍過程,“小朋友們,跳繩游戲好玩嗎?誰知道跳繩游戲有幾種玩法?”有的幼兒說:“跳繩可以自己玩?!庇械挠變赫f:“跳繩可以三個人一起玩。”教師引導:“大家觀察得真棒!誰知道跳繩時有哪些動作?”“雙腳離地”“擺手”幼兒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引導:“小朋友們觀察得很細致,現在我們一起把跳繩時的動作畫在紙上,看看哪個小朋友畫得最好!”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將腦海中參與過程的畫面繪畫在畫紙上。有的幼兒畫的是一排小朋友進行單人跳比賽,有的幼兒畫的是幾個小朋友在排隊等待跳大繩,還有的幼兒將跳繩變成小汽車,兩個小朋友分別拿著兩根跳繩的兩端,一個人當車頭,一個人當車尾。在此次美術教學中,幼兒不但掌握了民間游戲玩法,還為實際繪畫帶來靈感,使其在掌握繪畫技巧的同時,讓美術教學變得有趣。
二、利用故事游戲激發幼兒創作的積極性
故事是幼兒最喜歡的教學形式,教師運用故事游戲的形式開展美術教學,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創作積極性,使其將故事內容借助畫筆呈現在畫紙上,提升幼兒的繪畫能力。例如,教師在給幼兒講《大衛上學去》繪本故事時,由于該故事內容與幼兒實際學習生活情境相似,幼兒可以迅速融入該故事情境中。待故事講完后,教師再次以提問的形式帶領幼兒共同回憶故事內容:“小朋友,大衛在上課期間,有沒有安安靜靜地坐在座位上?”幼兒回答:“沒有,他在教室前面扮鬼臉?!绷硪粋€幼兒補充說:“他上課還吃口香糖,還和小朋友打架?!彪S后,教師通過故事角色扮演游戲,邀請幼兒上臺表演大衛在學校期間的表現。待游戲環節結束后,幼兒已經迫不及待地拿起畫筆,畫起自己最喜歡的故事情節。這樣既能讓幼兒對故事游戲產生濃厚興趣,還能在寓教于樂中懂得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久而久之,使幼兒在教學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利用模仿游戲培養幼兒的繪畫想象力
大班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大班幼兒模仿的特征,設計動物聲音模仿游戲,讓幼兒憑借聲音猜出對應的動物,并將該動物畫在紙上。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幼兒在繪畫中盡情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體驗美術活動的有趣。例如,在學習《動物聯歡會》繪本時,教師可以進行教學情境創設。“小朋友們,今天小狗邀請小花貓、小黃鴨、小公雞、小山羊、小熊等好朋友開聯歡會?!苯處熞贿呎f一邊在大屏幕上顯示這幾個動物的圖片,隨后對幼兒說:“小朋友,你們會模仿這些小動物的叫聲嗎?”問題一出,幼兒紛紛搶著模仿動物的叫聲。由于該階段的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此時教師可以給予幼兒一定的創作空間,用畫筆畫出自己想象中小動物參加聯歡會時的情境,從而培養幼兒的繪畫想象能力。
總而言之,幼兒園大班在開展美術教學時,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調動幼兒繪畫的積極性,使其在參與過程中感受到美術學習的樂趣,給予幼兒一定的想象空間與創造空間,尊重幼兒的個性化發展,為幼兒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帥.巧妙運用游戲化教學激發幼兒美術學習的興趣[J].兒童與健康,2021(4):36-37.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游戲化的實踐研究”(課題立項號:[2021]PLG07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