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英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現階段我國教育領域對當前的小學數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理論知識,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簡要提出三種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基于素質教育理念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應該轉變單一的培養模式,不僅要強化學生的運算技能訓練,最根本的是要提升學生的邏輯性思維。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豐富學生的數學語言。為了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政策發展步伐,順應國家教育理念的更新規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的綜合性人才。
一、采用數形結合,實現直觀教學
對于出入小學校園的學生來說,數學知識晦澀難懂,為了加強其對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教師的教學有效性。教師可以利用數形結合這一形式轉變較枯燥抽象的理論知識內容,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小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能力較弱,當初步接觸較復雜的數學理論時,對理解題目的解題思路以及理論的實踐應用缺乏清晰的認知。此時,教師可以巧妙尋找教學方案,立足于激發學生的形象思維。
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人教版教材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時,可以為學生提供長方形繪制圖,引導學生在繪制圖上標明長方形的長、寬數據。通過在圖形上明確數據,可以使學生對面積的計算方式產生更清晰的認知,大大降低了公式運用的難度[1]。
二、組織社會實踐,強化實踐能力
基于教育理念大更新的背景下,新時代的小學數學教育應該強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通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逐步提升其學習技能。還應該通過創新教學理念,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日常教學中,將實踐能力訓練與理論知識考核緊密結合,通過反復訓練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熟練度,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講授人教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可以首先向學生介紹有關平行四邊形的主要計算公式,為學生布置公式的抄寫與背誦作業。其次,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也可以為學生創設實踐應用的空間,提前為學生準備卡紙和剪刀等數學教具,鼓勵學生親自動手,剪裁出平行四邊形紙張,并通過剪裁的過程以及結果,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相關知識的記憶,掌握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計算規律。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將班級內部的學生分組,鼓勵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主題討論,交流學習經驗,實現思維的碰撞,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顯著提升,逐漸意識到了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但小學生存在學習效率較低、能力較弱等局限性,因此教師可以輔助學生,為其制訂討論計劃,通過明確討論方向,提高學生的討論實效性。教師應該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給予他們平等的自我展示機會,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我,并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了解其薄弱之處,后續采取針對性的方案。通過持續性地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2]。
三、多角度教學,引導學生分析
教師在向學生教授某道題的解題思路以及過程時,可能會使學生陷入思維上的死胡同,盲目地認為教師給出的解題方法就是唯一的答案。這會導致學生對一道題的解答不再具備學習的主動性,也放棄了對其他解題思路的思考,在日后遇到相同的題型時,受到單一解題思路的限制,無法做到舉一反三。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更多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更加透徹、全面地分析題目中所要考查的知識點,并做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攻克難關。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數學知識的推理與分析。
比如,在講授人教版“立體圖形”這一部分知識時,由于低年段的學生缺乏對立體圖形的清晰認知,無法充分理解教師講解的相關內容,因此,教師可以發揮多媒體技術的輔助性作用,為學生演示立體圖形的主要結構,并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鼓勵學生從生活中尋找、發現立體圖形。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通過繪畫的方式認知立體圖形,讓學生在繪制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其主要結構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夠逐步強化學生的分析與思辨能力,使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全新的看法與見解[3]。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教師應該積極吸取新時代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指引。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作為開展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立足于激發學生的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通過同步訓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保持較長時間的專注,實現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的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雒紅芳.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分析[J].考試周刊,2020(A5):71-72.
[2]劉靜靜.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德育教學滲透研究[J].考試周刊,2020(A5):69-70.
[3]薛瑞琴.淺談核心素養的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20(A5):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