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先鋒
摘 要:古詩詞屬于國學經典,在小學階段教好古詩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們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底蘊,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使其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更有自信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國學經典;詩詞文化;情境激發
古詩詞中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底蘊,是古代人們記錄生活習慣、風土人情、自然風貌的重要體現,通過學習古詩詞,小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瑰寶的緣由,塑造自身的文化底蘊與良好道德修養。處于四年級的學生相對低年級學生而言,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值得教師探討的重要課題。課堂上激趣教學可以讓學生愿意去學,全身心投入去學習古詩詞。本文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采用課堂激趣、情景教學、課外拓展等方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
一、興趣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四年級小學生也不例外,若只是枯燥地背誦詩句,學生難免會有所倦怠,甚至厭學,更別說體會詩歌中的詩情畫意,理解其深層含義了。古詩詞中有好多描繪大自然美景的,將學生置于美妙的景色之中,不僅能夠陶冶情操,還能激發學習的熱情。比如,教學劉禹錫的《望洞庭》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先設置課堂導入,設置相應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像這樣:“你們了解我們祖國的壯麗河山嗎?有沒有同學了解洞庭湖呢?今天,老師將帶著大家徜徉洞庭湖的美景。”用這樣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洞庭湖,了解劉禹錫。接下來通過多媒體播放洞庭風光,更加直觀地展示洞庭美景。然后引出劉禹錫:“從古至今,好多文人雅士非常欣賞洞庭美景,為此頌吟詩詞。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欣賞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筆下的洞庭風光。”之后借助多媒體的聲樂功能,配上優美的樂曲去誦讀《望洞庭》這首詩,誦讀之后邀請學生大聲誦讀,學生更愿意投入精力去學習古詩,進而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情景再現,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
古詩詞的語言與現代漢語有所差異,有著自身的語言特點與韻律,是古代詩人的情感表達與寄托。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習古詩詞是義務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更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他們的年齡尚小,在學習古詩詞方面雖較低年級的吸收能力有所提高,但也沒有辦法精準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因此,學習古詩詞有一定的困難。情景再現法不失為學習古詩詞的好方法,需要教師在日常的古詩詞學習中融入場景,讓古詩詞內容再現,通過學生的演繹再現當時情景,理解當時作者心境,仿佛身臨其境。
三、課外拓展學習,增加古詩詞閱歷
對于四年級學生而言,古詩詞學習正處于高效吸收的階段,把握好這一階段的教學,將會事半功倍,因此需要教師充分利用課內外教學,在業余時間可通過課外拓展帶領大家領略課堂外的風光,發散學生的古詩詞思維,積累古詩詞閱歷,拓展學生的眼界。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領學生去重溫詩人故地,體會古代詩人們的風土人情,可就近參觀紀念館。通過參觀紀念館,學生可以真切感受到詩人的成長情況,創作某首詩詞的背景,了解詩人所主張的思想。紀念館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反映出當時詩人的生活背景、人文地貌等特點,間接拉進學生與古代詩人的距離,真切了解詩人情況,豐富學生古詩詞閱歷的同時也能學習到古代詩人的博大情懷與道德品質,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修養,傳承了文化。
四、結語
古詩詞寄托著古代詩人們的豐富情感,是他們表達想法的重要載體。四年級是小學學習的重要階段,古詩詞又是小學語文的必修內容,學好古詩詞,對學生而言是很好的積淀,助力中華文化發展,幫助學生打好學習語文的基礎,在學好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習古人那種高貴品質,有助于未來人生路的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善于運用課堂教學手段將中華瑰寶更好地傳承下去,讓學生愛上國學經典,愿意學習國學經典,在學習中積累經驗,將長久積淀的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黃宗兆.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唐詩選編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2]任佳佳.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中高段古詩詞教學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0.
[3]黃夢琪.古詩詞教學促進小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