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琴
摘 要:小學階段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涵蓋了相關的安全知識,教師應認識到作為教育人員,教學任務不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還應該從多個角度思考和探究,實現多種教育的科學滲透,逐漸提高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基于此,從語文教材、現實生活、情境教學三個方面探討語文教學中安全教育工作的滲透策略。
關鍵詞:語文教學;安全教育;實踐策略
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開展安全教育,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識,將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始終,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作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不僅要講解語文知識,還要將安全內容滲透其中,讓小學生掌握豐富的安全知識。對此,教師善于從語文教材中挖掘素材,選擇在恰當的時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一、結合教材內容,科學滲透安全知識
以人為本是現階段教師應該遵循的教學理念,始終將學生的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對小學生開展安全教育工作,讓他們掌握相關的安全知識,促進自我安全防范意識的提升,這是以人為本理念的體現形式之一。教師應該結合語文教材,課上選擇恰當的時機,開始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將安全知識潛移默化滲透于學生內心深處。以童話故事《小馬過河》為例,讓學生切身感受小馬的安全意識,當河水擋住小馬道路的時候,不知河水深淺,它沒有選擇貿然行動,而是主動向同伴詢問河水的深度,但是兩位伙伴卻給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導致小馬無法得到確切答案。最后,小馬選擇回到家中詢問母親的意見,得到正確答案后才繼續前進。小馬的安全意識值得每位小學生學習和借鑒,小學語文教學中以培養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為重點,根據教材內容掌握相關的安全理論,并將其合理應用于現實生活中。尤其是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注意分析他們的一言一行,切忌被花言巧語所蒙蔽,不能接受別人的錢財,不要上當受騙,時刻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二、聯系現實生活,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小學語文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為讓學生養成關心時事的良好習慣,教師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應該就目前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鼓勵學生展開討論,組織閱讀、寫作活動,邀請學生在課上討論,主動為其提供安全教育的契機。以今年7月的河南暴雨為例,向小學生普及安全知識,例如,雨天外出的時候應該格外小心,下雨天路上濕滑,要小心摔跤。在外出的時候,盡量不要依靠建筑物前行,避免出現建筑物倒塌的情況,雷雨天氣容易出現泥石流,不要長期逗留于野外,要盡快離開危險區域。其次,遠離井蓋,當看到路面有旋渦的時候,盡量避開。最后,雷雨天氣,遠離供電線路,遇到大樹、廣告牌的時候,不要在下面避雨。所以,教師要結合現實中發生的事情,將教學內容適當延伸至實際生活,討論涉及人身安全的課文,讓學生明白什么事情應該做,什么事情不安全,從小樹立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識。
三、情境教學,豐富安全教育內容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課程,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僅要善于挖掘素材,采用情境教學的形式,組織豐富多彩的安全活動,積極滲透安全理念。暑假來臨,對于學生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教師應該讓他們從小養成在家時科學用電、預防火災的安全防范意識,將其作為一項必要的教育工作。教師在語文課堂組織“暑期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為學生構建對應的游戲情境,在玩兒中學習,這樣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讓所有學生都能度過一個安全的假期。例如,在火災防范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幾種急救車的聲音,讓學生試著分辨,并說出這些車是干什么的。例如警車是做什么的?消防車又是做什么的?接著,構建教學情境:當一位小朋友家出現火災的時候,試想家里是如何起火的。每位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此時,學生A表示,可能是家中不慎起火,例如煙頭亂扔,不合理使用用火設備;學生B表示,也可能是小孩玩火,如燒紙,在易燃物的附近玩火,這樣容易引發火災,導致人員傷亡;學生C表示,可能是自燃,一些物品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中,火沒辦法散出去,非常容易自燃起火。最后,教師總結出現火災情況的時候,應該如何自救,必須立即遠離起火點,采用取水、呼救等形式,等待救援。
四、結語
小學語文安全教育工作,應該讓學生及時掌握對應的安全知識,促進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提升,這是每位教師應盡的責任。語文課堂應該充滿人性化、藝術化的氛圍,結合語文教學特點,主動滲透安全內容,讓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達到預期的安全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勤.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幾點做法[J].進展(教學與科研),2019(5):93-94.
[2]于桂萍.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8):25.
[3]曹仁彬.淺談如何構建高質量小學語文教學課堂[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