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昊
幼兒園一日生活皆課程,每天午餐后的散步活動是幼兒在園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幼兒園里枝繁葉茂,吸引了各種小動物,跟著幼兒的腳步走近幼兒園的散步活動,看看他們的小小發現。
幼兒園里枝繁葉茂,吸引了各種小動物,這些可愛的小生靈吸引著身處其中的小朋友。散步時,偶遇一只地上的螞蟻,草叢間跳躍的蚱蜢,花叢里的蝴蝶、蜜蜂,池塘上的蜻蜓……跟著幼兒園里的“動物”去散步,怎能不讓孩子們興奮、激動?
餐后散步的時候,孩子們在大樹旁發現了螞蟻,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互相討論著關于螞蟻的各種問題——“螞蟻的家在哪里?”“螞蟻有幾對腳呢?”……
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孩子們的口中蹦出,于是孩子們利用散步活動時間開始了“尋蟻之旅”。
一、尋蟻之旅
“有螞蟻,有螞蟻!”“這里也有好多棕色的螞蟻在樹上爬。”孩子們發現螞蟻后激動地叫了起來。在草地上、樹上、泥土里、水泥地上發現了螞蟻蹤跡,孩子們拿著手中的放大鏡認真地觀察著。觀察完之后,孩子們再次討論:“螞蟻的眼睛黑黑的。”“它們的觸角會動。”“嘴巴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夾子。”……
隨著班內孩子們研究螞蟻的興趣逐漸高漲,孩子們想要去戶外進行螞蟻寫生。
二、螞蟻寫生
“我想把螞蟻搬運食物的樣子畫下來。”“我要畫出螞蟻交流的樣子。”“還有螞蟻打架呢,不同種類的螞蟻遇見了一定會打架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說了起來。于是,孩子們帶上繪畫工具和放大鏡來到戶外,用自己的方式觀察并用繪畫的方式記錄螞蟻的活動。
三、螞蟻進班
隨著孩子們對螞蟻興趣的高漲,螞蟻進入了我們的班級。
閱讀區:看著螞蟻的繪本,小聲講述繪本中的故事。“螞蟻發現了食物,它要通知同伴們去搬運食物啦!”美工區:利用白紙、水彩筆開始繪畫屬于自己的螞蟻故事。表演區:孩子們利用螞蟻提線紙偶,按照繪本上的內容開始表演起故事來。自然觀賞區:在螞蟻工坊里飼養螞蟻,給螞蟻喂食,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建構區:孩子們利用積木平鋪、圍合搭建了螞蟻王國,還“請”來了美工區制作的“螞蟻”們。孩子們不僅在螞蟻王國中模擬了螞蟻們的日常生活,還增添了紅螞蟻與黑螞蟻的戰斗情節,玩得不亦樂乎。益智區:“螞蟻尋寶”棋,孩子們玩了又玩,興趣十足。
班級開展的一系列與螞蟻有關的區域活動,不僅鍛煉了孩子們各個領域的技能,更加深了孩子們對螞蟻的認識,體會了螞蟻帶來的快樂。
四、螞蟻怎么了
有一天,孩子們發現螞蟻工坊里面的螞蟻開始聚集在一起不動了。這是怎么回事呢?“螞蟻工坊太小了,沒有好玩的地方。”“天氣太冷了,螞蟻們要開始冬眠了。”……
聚集在一起的螞蟻被孩子們紛紛議論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帶著問題,我又一次帶著孩子們來到戶外尋找螞蟻的蹤跡。找了很久,孩子們只找到了極少數的螞蟻,螞蟻逐漸失蹤了。
于是,孩子們對出現的問題再一次進行了探索,原來螞蟻不會冬眠,只是對氣溫較為敏感,當氣溫低于10℃便會進入洞穴不再頻繁活動,在蟻巢中吃秋天儲存的食物過冬。
螞蟻是生活中常見又不起眼的昆蟲,孩子們因散步而發現。整個活動中,教師及時地“追”,有效地“隨”,始終讓幼兒作為活動主體,使整個活動不斷地發展和進行,形成了個別、小組、集體等形式多樣、內容多元的活動。幼兒在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中獲得了豐富的感知經驗,提升了科學探究、表現與創造等能力,體現了好奇、好問、認真、專注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幼兒在散步中發現與創造,學會尊重生命,感知成長的神奇。前不久,孩子們在種植園散步的時候,他們發現“黃瓜長長的”“長出好多西紅柿”。突然看到泥土里有一只小蚯蚓,有的幼兒開始蹲在旁邊觀察,說:“蚯蚓長長的。”“蚯蚓的頭在哪里呀?我找不到。”也有的幼兒表示:“我們把蚯蚓帶回去吧。”“可以放在昆蟲盒子里面。”蚯蚓被帶回教室后,幼兒透過上面的放大鏡觀察,但是有幼兒表示:“蚯蚓是要在泥土上的。”“蚯蚓會想媽媽的。”所以協商后,幼兒再次將蚯蚓送回了種植園,并把它放在泥土上。還有一次在花園散步時,幼兒看到了一只白色的小蝴蝶,他們激動地跟在蝴蝶后面追,個別幼兒說:“蝴蝶都害怕了。”“都把蝴蝶弄跑了。”當蝴蝶停在葉子或者花上的時候,有的幼兒準備去抓蝴蝶,也有幼兒會進行勸導:“這樣會疼的。”瞧,幼兒在探索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生命。
大自然是孩子們最好的游樂場和學習場,一片樹葉,一塊石頭,一粒種子,一只昆蟲……原始、質樸不加雕飾,卻建立起孩子和大自然的聯系。跟著孩子們一起進行詩意的散步吧,去偶遇,去發現,去創造,在散步中發現美,在自然的變化中感知生命的輪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