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麗
摘 要:當今的幼兒教育受到一些大眾教育思想意識和部分缺乏專業知識人員的行動影響,不想讓幼兒“輸在起跑線上”,過早學習了與幼兒生活十分遙遠的所謂的“興趣課程”。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消失了。如何讓幼兒主動快樂學習?班本課程生活化的研究尤為重要。確立主題,讓班本課程起源于生活;形式多樣,讓班本課程實施于生活;價值關注,讓班本課程回歸于生活。
關鍵詞:幼兒;班本課程;生活教育
班本課程生活化的研究對幼兒園課程改革、課程游戲化建設意義重大。我們努力構建生活課程,遵循兒童發展的自然規律,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為兒童探索學習的生活資源。讓教師和幼兒根據需要自主選擇,結合班級實際,各顯神通,在一步步探索中建構獨具特色的班本生活化課程。
一、確立主題,讓班本課程起源于生活
班本課程是動態的,它需要教師關注兒童的發展,及時發現和捕捉兒童生活中的寶貴細節,動態發展,形成班本課程的主題。
(一)善于觀察、對話幼兒,捕捉幼兒的興趣點
小班幼兒比較小,圓圓的簡單的形狀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都可以讓小班幼兒產生無限樂趣。通過觀察,帶幼兒探秘這些圓圓的東西,并開展系列活動,不僅可以讓幼兒對圓的認知經驗更加豐富,而且還能讓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在活動中得以提升。
(二)善于了解、解讀幼兒,明晰幼兒的發展區
開展生活化班本課程,更適合同一年齡階段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以提出共同的問題,并形成解決方案。如升入大班,幼兒陸續開始換牙,他們的問題層出不窮:“我的牙齒掉了,他的怎么沒掉?”等,通過了解,老師梳理出適合幼兒近期發展領域的重要經驗。讓他們和同伴溝通牙齒的變化,邀請牙醫了解牙齒的特征,運用書籍和網絡再去“跳一跳”探索牙齒的名稱、樣子、作用等略遠發展區。
(三)善于啟發、引導幼兒,拓寬幼兒的經驗值
生活化課程來自幼兒生活,但應該高于幼兒已知經驗。教師要加以利用和有效引導,細致觀察,不斷思考提供支持和幫助,讓幼兒享受多樣的活動過程,給幼兒多方面的經驗。擴大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讓他們融入社會環境,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不斷獲得新的挑戰和新的體驗。
二、形式多樣,讓班本課程實施于生活
班本課程組織形式應注重趣味性、綜合性,讓教育與生活、游戲相結合。生活化班本課程的形式就是讓幼兒在行動中學習和感受,通過觀察、探索、發現、表達、交往等獲得經驗,得到發展。
(一)親近自然,體驗“趣”的動力
大自然充滿了教育資源。我們引導孩子從“在課堂上學習”到“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我們帶領他們放風箏、種樹、捉蝴蝶、養蝸牛、玩泥巴。如一場春雨后,班級種植園地的草地上出現了一堆堆疙疙瘩瘩的小土丘,這引起一個孩子的注意,我們就將小蚯蚓帶回自然角,飼養在罐子里,每天觀察它的外形特征,探索發現爬行軌跡等。
(二)走進田園,體驗“農”的活力
幼兒園周圍的資源可以用于我們的教育,農村、農場這些田園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也是孩子們喜歡和感興趣的素材:春天的草莓季采摘、油菜花海暢游,夏天的果園飄香,秋季的稻谷豐收……四季交替,我們可以帶孩子走進田園,體驗田間的勞作和生活,讓幼兒在環境中動起來,給幼兒以農村“活”的知識教育。
(三)走近物產,體驗“育”的合力
城市化生活使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遠離自然,但豐富的物產:桑蠶漁耕、禽蛋養殖、紡紗織布……這些都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在課程游戲化建設中,我們努力與家庭、社會形成合力,與幼兒共同感受物產文化,在自然的、生活化的情境中建構有價值的課程。教師應充分利用物質、精神等因素,整合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的效果,促進幼兒獨立活動的形成。
三、價值關注,讓班本課程回歸于生活
幼兒園活動是綜合性的,教師不僅要有課程發現的意識,還要有形成課程的整體經驗和能力。我們應該關注兒童生活中的普遍教育價值,從書面的象征性知識到生動的感性體驗,從成人的期望到兒童的自然成長,從簡單地接收到在行動中解決復雜的問題。從幼兒多方面發展的角度鼓勵、指導和評價幼兒的活動。關注生命資源,探索和整合生命資源,不斷系統化兒童的生活化學習,豐富兒童的經驗,從而促進兒童的發展。班本課程的實施價值,就在于給幼兒提供了更具體、感性、直觀和個性化的探索空間,承認、尊重了幼兒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長的現實需要。
幼兒是一個充滿“奇跡”的個體,班本課程就是發現奇跡的“萬花筒”,我們應該以幼兒為本位,跟隨孩子一起行動、一起探究、一起思考,有效實施和優化課程,在探索奇跡的生活世界里促進幼兒自主、全面、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