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蘭
摘 要:小學數學中如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使得學生不停留在淺層的認知理解上面,而是通過學習知識進一步打開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教師運用一定的有效教學策略,使得學生將知識的學習轉化為思維發展的能力,同時也將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轉化為一種學科素質。在小學數學中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從多個方面切實探尋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策略;探究
著眼于學生的素質培養以及健全人格,這是核心素養的目標。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改變教學方式來不斷地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得學生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的理解,促進其思維的發展,并由淺入深地進行深度學習,切實提高數學能力,培養其核心素養。
一、找準思維訓練與教材內容承接點
在數學課堂上,從例題講解到練習再到提升,具有一定的思維難度,需要教師設置練習課堂題型,做到教材內容與思維訓練的有機融合。如教學濃度問題,結合具體給出的課例,實際上對學生的分析、推理、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等都提出較高的要求,同時這一部分知識又與初中數學中的代數一元一次方程有關,是學習化學溶液與溶質的基礎,因此,小學階段學好和理解透徹這一濃度問題就顯得尤為關鍵,也為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濃度問題也是百分數應用中的典型問題,引導學生深度學習,促使學生充分感知建立濃度關系的基本模型,經過探究學習,最終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幫助學生充分理解濃度這一百分數所包含的意義,教師從生活實際入手,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基本模型。教師講述了生活中酒精濃度以及酒駕中的酒精血液濃度,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說一說這兩個濃度所表示的意義是什么?學生初次感知在生活中有廣泛應用的濃度實例,體會濃度與百分數之間的密切關系,學生用已有百分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濃度問題,找到了一個承接點。眾所周知,課例有許多不同的題型,即便是相同題型,也會有千差萬別的變化,但基本數量關系是不變的。精準把握專題訓練與課本知識的承接點,把握變與不變的關系,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對比,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度學習,從而真正掌握數學的本質,在不斷的探究過程中形成基本解題思維,發現數學問題中內在的聯系以及變化規律,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探索數學思維與生活實際創新點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是引領學生深度學習的關鍵。對小學生來說,在數學啟蒙階段,要幫助其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學會用數學思維來思考問題、
解決問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以及邏輯思維的培養,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析、探究、解決、歸納、概括等等,并不斷養成創新思維。打造深度學習的數學課堂,必須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去思考數學問題,在思考的過程中將數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系。
經過有目的、有意識的引領,學生積極調動自我思考,不斷去聯想、探索,對數學概念、公式、法則等的求證過程中探究數學規律。教師結合所學,對學生的思維方式給予引導,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具體的數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就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不斷的探索與發現,在進行遷移應用時,切實感知體驗,以及探究出新舊知識的必然聯系點,引發學生深度學習。
三、激活主動學習與探索知識的趣味點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生更樂于去思考、分析、探究、解決數學問題,同時也樂于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形成對數學概念、知識法則等規律的探索與認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數學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邏輯性較強,因此,根據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通過關鍵問題創設、動手操作情境等增強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引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深入思考問題。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且成功將學生引向深度學習,教師必然要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也有教師利用一些圖形或者其他輔助手段,刺激學生感官,直面數學,在深入思考中,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多彩,激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興趣,學會將自己的這一體驗納入數學的知識體系中,從而形成新的認識。
參考文獻:
陳建洪.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