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永平
摘 要:在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微課教學漸漸改變了各個學科的教學模式。數學作為小學基礎課程,擔負著培育學生思維能力的關鍵職責,但由于其具有抽象性特點,致使很多學生都缺乏較高的探知興趣。故而,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創新該課堂教學,引領他們體味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樂趣及其魅力,調動學習自主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就微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展開了探究,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模式
伴隨新課改的推行,素質教育被提上日程,隨之涌現出大量的新型教學模式,致力于發展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基于其理論知識偏多且抽象的特征,傳統的課堂模式已不能滿足新時期的教育要求,且難以為學生帶來良好的知識架構。在此之下,微課教學模式順勢而生,逐漸成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同時優化了該教學的質量。基于此,微課的優勢被逐漸開發且被廣泛運用在各科教學上,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依然存在些許問題,而制約了其效用的發揮。為此,相關教師應積極探索微課在實踐中合理的運用方式,致力于打造高品質課堂。
一、微課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一)過度使用微課教學
微課固然是當下一種有效的授課形式,但是在使用中依然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及用度。在很多課堂上,教師并對該教學模式具有一個深刻的認識,繼而存在過度使用微課的問題,而這樣就會降低該教學法的實效性。在選擇微課教學時,教師務必要結合教材內容,以及微課的優勢和特點,才能促使兩者有機融合,否則不僅不能發揮其效用,反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微課課件質量偏低
盡管很多教師都意識到了微課對教學的作用,且都運用于課堂之中,然而在實踐當中存在諸多問題。其一,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偏于薄弱,所設計的微課課件效果不佳;其二,微課教學還處于起步階段,加之部分教師的相關能力不足,還沒有形成一套科學的授課體系,故而很難確保課件的質量。
二、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索
(一)微課預習,翻轉課堂
想要完好發揮微課教學法的實質效能,教師即需要 規劃好教學內容。針對教材展開深入的劃分,結合該內容設計微課課件,以此為學生提供具象化的知識講解,以供他們對新知識自行展開預習,從而構建翻轉課堂。此外,基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偏弱的情況,利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更是必然,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新知,事先總結出本課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而且有益于他們在課堂上更好地探索和掌握新知,繼而提高學習效率。為此,相關教學者可積極利用微課,以此來創設高效的預習環節,實現先學后教的新型教學模式。諸如,以“角的初步認識”內容為例,教學者要先針對本課內容進行深入了解,而后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制作相應的微課課件,以此作為為其預習參考資料。基于小學生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易于感興趣及理解的情況,教師可在視頻中融入一些“角”的展現,如拿紙折一折就會出現角,抑或是帶“角”的實物,如三角尺。通過該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對本課內容產生初步了解,且能調動他們對本課知識的探索欲望,從而使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運用微課,引導思維發展
基于小學數學具有明顯的邏輯思維特性,教師在傳遞知識的同時,亦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確保所講授的知識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這對學生而言,具備較強的思維能力,亦能合理運用所學知識,繼而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微課作為當下新時期的有效手段,教師可借助其優勢,設計一些高質量課件,竭力發揮引導學生思維發展的效用。與此同時,教師亦要結合學生的實質情況和數學水平,制作出適宜的微課資源。這便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及微課運用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故而教師要不斷學習信息知識以及微課資源的運用技能,從而創設出更加優質的微課課堂。諸如,在學習“圓的認識”該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微課內容中融入一些問題,并運用實物來引導學生對“圓”特征的認識,從而引發他們的思考,這樣便能有效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科素養。
三、總結
綜上,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上,不僅創新了該教學,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知能力都有顯著的提升。在實踐中,教師者要注重對教材內容的分析,致力于微課教學法運用的合理化及科學化,這樣才能發揮其實質效能,提高教學質量,實現對學生學習成效的優化,促進他們學科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楊小明.基于微課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