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紅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在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積極了解學生的真實生活狀態,以生活化教學模式革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這樣才能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從生活角度對所學知識進行靈活應用。除此之外,教師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還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積極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初中教育
一、引言
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對教材內容和生活場景的聯系進行深入挖掘,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生活狀態進行及時了解,這樣才能確保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可以應用更高效的教學模式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保證教學活動的靈活開展。
二、道德與法治教學問題分析
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教育領域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應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保證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在生活中面對各類矛盾和問題時,也有更加靈活的解決方案。但現階段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缺乏創新,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缺乏學習興趣。單一的教學方式,讓課本中的內容在課堂中呈現出枯燥傳輸的狀態,師生互動也無法在此教學背景下活躍課堂氛圍。缺乏和實際生活的聯系,也會導致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意義難以深入理解,缺乏深刻的體會感受,領悟能力也難以支撐對道德與法治內容的學習。
三、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例,實現課堂內容靈活輸出
道德與法治本身就是為了規范人們日常生活,因此教師采取生活化教學模式對現有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進行優化,可以有效讓學生在初中階段了解到道德與法治對社會的意義,從而具備更加成熟的思維,在后續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積極為社會和諧做出自己的貢獻[1]。而生活實例的具體呈現可以讓教材內容在課堂中更靈活地輸出,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
例如,在學習“做情緒情感的主人”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新聞中看到的校園惡性事件進行導入,也可以鼓勵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將自己曾經遇到并產生情緒波動的事件講出來,教師以具體的生活實例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輸出,可以有效讓學生了解到課程內涵[2]。
生活實例的融合,可以讓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有更熟悉的呈現方式,與此同時,生活化教學模式也能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得以深化應用,充分彰顯出創新教學模式的優勢。
(二)深化教學意義,對課程內容進行趣味化處理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的過程中,除了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還需要在生活實際中具體應用課程內容,因此教師在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過程中,還需要應用創新化手段深化課程內容的教育意義,保證對課程內容的趣味化處理,可以贏得學生更熱烈的回應。
例如,在學習“走進法治天地”這一單元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利用大屏幕為學生播放《法制進行時》,或在與學生溝通之后,播放學生曾經看過的法制類節目,讓其認識到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并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情景表演,既可以讓課程內容的輸出充滿戲劇效果,又能讓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認識到法律的威嚴,強烈對比下學生對課程內容會有更加深刻的記憶,在生活中也會對法律有更強烈的敬畏感。
(三)聯系實際生活,賦予課程內容深層價值
初中階段教師除了需要不斷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還需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不斷提高對學生自身素質的要求,鼓勵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具備正確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
例如,在學習“生活在民主國家”這節課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現代化設備為學生播放人民代表大會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民主與法治的力量,并且對民主與法治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初中階段在自己的內心埋下正確思想觀念的種子。
聯系實際生活中真實存在的政治性內容,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課程內容的深層教育價值,也能為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田進峰.分析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J].教育研究,2020,3(9):57-58.
[2]白建民.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分析[J].贏未來,201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