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宇婷
摘 要:語文是培養學生人文修養的學科之一,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需要做一些新的嘗試??梢越柚咏虒W法來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堂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鼓勵學生參與互動,通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來提高學習效果。
關鍵詞:互動教學;初中語文;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政策的變化,傳統教學方法已經難以滿足語文教學要求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教育模式,借助互動教學法來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以此來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一、初中語文互動教學中的問題
(一)互動單一化
從目前的教學現狀來看,雖然部分教師能主動將互動教學引入語文課堂中,但從形式上來講卻局限在教師與學生的問答上,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做出相應的解答。這樣的一問一答并不能真正達到互動的目的。如果所提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并不需要與其他同學探討就可以解決,使得互動教學難以開展。如果教師所提問題難度較大,那么就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加心理負擔,學生很容易對互動產生抵觸心理。
(二)情感互動少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習慣將重點放在教學內容講解上,并未認識到師生之間應進行情感交流。當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時,很難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產生學習興趣,對自己的想法、觀點等也難以及時表達出來,最終使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互動轉變為知識互動,學生情感意識難以產生,理解深度不足。這樣學生缺乏了共情能力,語文學習也缺少了靈魂。
(三)資源利用低
語文知識涉及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需要依靠教師的引導來理解與感悟。但教材所收錄的內容有限,需要教師突破傳統教育的限制,用更豐富的教育資源充實語文課堂內容,幫助學生延伸視野。然而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習慣將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中,導致學生學習效果難以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的措施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
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后,他們就可以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從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出發,確保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通過向學生提出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如在講述《社戲》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提問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確保學生積極思考,為互動活動的開展奠定基礎。文章最后說“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再也沒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豆真的那么好吃嗎?真的沒有更好看的戲了嗎?偷東西是不好的行為,那么偷豆的情節要不要刪掉呢?通過向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主動進入閱讀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二)開展小組合作活動
借助小組合作能激發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加深課堂印象。在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點與難點知識,而這些知識如果單純由學生獨立思考是難以真正理解與解決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小組合作活動來吸引學生,將學生劃分成不同小組,要求學生以互動的方式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參與小組活動,能及時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傾聽他人意見的基礎上實現對知識的深入探究,在有效合作中提高互動效果,產生深刻的體驗,逐漸提升合作能力,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如在講述《愚公移山》時,就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自主學習文章內容,并依靠小組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能準確翻譯課文的小組,則給予一定的獎勵等。通過小組之間的有效互動,不僅可以轉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態度,還可以保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創設適宜的互動情境
在語文課堂中如果教師單純向學生提出問題,很容易使學生厭倦,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互動教學作用難以全面發揮。因此在創設互動情境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創設出趣味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目前比較常見的情境包含生活、懸念情境等,所以教師要針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選擇適合的情境來幫助學生理解語文知識,真正將語文內容與生活融合在一起。在部分文章中涉及較多的出場人物,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角色,確保學生能進入情境中。如在講《皇帝的新裝》時,可以邀請學生朗讀扮演不同角色,借助朗讀體驗感受人物形象,直觀理解文章內容,進而提高學習效率。在情境中教師還要及時做好調控工作,保障情境活動的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吳沙.分析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東西南北(教育),2020(10):66.
[2]沈錦城.互動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9(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