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麗
摘 要:從問題提出、項目選擇、項目活動組織以及項目評價這四個方面入手,探究初中化學復習課上項目式學習的具體運用,旨在切實改善課堂效果,促進初中生化學水平的顯著提升。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初中化學;復習課;運用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具體化的學習方式,通過實際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呈現核心知識,關注學生主體地位,強化學生感官體驗,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鍛煉學生發現、探索及問題解決等能力,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強化至關重要。項目式學習法具有動態化特征,在初中化學復習課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一、問題提出
項目式學習法的運用,與中考試題對素養考查的需要相符合,并且對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初中化學復習課來看,需要深度挖掘教學內容,以實際問題和熱點事件作為入手點,讓化學與生活相貼近,促進項目中知識的滲透,凸顯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學習價值,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至關重要。項目式學習活動的開展,應當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在項目選擇的基礎上進行猜想、設計、實驗,獲得結論,并進行反思與評價,整個過程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激發,探究、創新、科學精神等素養均具備了發展的條件,在組內合作、組間交流等環節,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得以強化,掌握了表達的技巧,在真實且有價值的社會問題研究中,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也逐步得到發展。
二、項目選擇
為保證初中復習課的整體效果,應依據課程標準及考試說明,把握學生學習情況,合理選擇項目,確保復習課有新穎的角度和較強的針對性,項目式學習的價值也得以充分展現。在項目式學習法運用過程中,必須確保項目選擇的科學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貼近現實生活,深化學生對于化學的感知,確保學生樂于參與到化學項目中。其二,確保項目情境的真實化。為強化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應確保問題情境創設的真實化與具體化,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載體,以促使學生獲得良好發展。其三,充分展現學科特色。初中階段化學課程具有鮮明的實踐性,以實驗為基礎,項目式學習法的運用也應當從實驗出發,側重于實驗方案設計及具體推進等。
如設計項目“易拉罐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完善整個實驗探究過程,活動程序如下:第一,提出項目,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明確項目“易拉罐是由什么材料所制成的”。第二,做出猜想假設,教師給予指導,學生將金屬活動性順序中的金屬列出來,分析顏色因素,將Cu排除;分析價格因素,將Ag、Pt、Au排除;分析與氧氣的反應,將K、Ca、Na、Mg排除,由此可猜測Al、Zn、Fe可能為易拉罐金屬。第三,設計實驗,教師作出指導,學生采用物理方法,以磁鐵吸引易拉罐,可將Fe排除;采用化學方法,以ZnSO4溶液為輔助,可確定金屬為Al。第四,開展實驗,教師密切關注學生操作細節并進行指導,學生以磁鐵吸引易拉罐,對樣品進行打磨,用剪刀剪碎樣品,將其加入ZnSO4溶液中,對實驗現象進行仔細觀察。第五,經實驗獲得結論,易拉罐以Al為主要材料,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匯報并作出點評。整個項目完成中涉及諸多化學知識點,學生在實驗探究中也獲得優良體驗。
三、項目活動組織
初中化學復習課中對于項目式學習法的運用,應立足實際科學分組,以促進項目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一環節需要把握學生實際情況,合理分組,以4~6組為最佳,每組人數在4~6人,令各組在恰當時間內進行匯報展示。基于S型成績排列來合理分組,以學生性別、特長等因素為參考進行適度調整,各組中學生應存在顯著差別,以小組為載體展現班級狀態。為促進項目順利進行,需要明確組內成員分工,以促進學生自身優勢的最大化發揮。小組成員應密切配合,組長發揮組織作用,組員分別負責匯報、操作、填寫實驗報告等。在項目進行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生表現,以科學的評價來激發學生成就動機和自我效能,并保證學生問題發現與解決的及時性,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最大化發揮,初中化學復習課的有效性也得到保證。
四、項目評價
從教育理論出發,圍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層面設計三維目標,開展項目評價,促進教學方式的不斷優化,對于學生來說,能夠對自身優劣形成客觀認識,有助于學生積極改進自我,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在正確認識初中化學復習課特征的基礎上,以項目式學習法為支持,以三維目標為中心,對瑪扎諾四水平方法加以運用,促進評價量表的構建,項目評價也得以順利實施。待項目結束后可據此實施自我評價,參考活動中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而開展教師評價。
參考文獻:
張濤,陸平.項目式學習在初中化學復習課上的實踐與思考[J].化學教與學,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