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摘 要: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圍繞學生這一主體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挖掘自我潛能,提升學習英語的能力以及素養,就初中英語主體性教學的開展作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激發;主體性;策略
主體性的學習意味著學生在學習時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的學習目標,面對學習任務發揮自我的主體性,發展個體素質以及主體性品格,凸顯主體地位,實現自我教育以及發展自我學習的能力。采取多樣訓練形式,既要教授學生基本的知識與技能,又要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形成主體性學習的策略,從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主體性學習策略要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尊重學生個性,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主體性教學的作用和價值,要避免灌輸式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凸顯其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這一主角教師進行教學的指導、組織、引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輕松融入課堂中,享受來自教師的引導,而教師也要從權威式的角色中走出來,設計輕松而活潑的課堂教學,構建和諧、良好的課堂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吸納知識,積極思考以及提問等。
二、引發學生的主體情感,不斷豐富學習體驗
面對英語這一外來語言,學生在理解上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也具有差異性。作為教師需尊重學生,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認知水平及情感訴求,切實考慮學生的學習意愿與需求,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主體情感,使學生投入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增強學習信心,保有持久興趣。在初中英語學習中,創設一些真實的語境,邀請外國人進入課堂,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或創設日常生活情境,讓學生能產生代入感。學會運用英語進行對話,或者利用多媒體的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其融情入境,通過播放一些英劇、美劇,來培養學生的聽力水平、理解英語的水平,也可利用英語視頻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讓學生發準音以及語調,學生在這些純正的英語視頻中,體會這一語言的實際運用。
三、創設問題情境,積極思考問題
激發興趣的原動力就是問題,也是調動學生主體思維的導火索,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問題的創設,活躍學生的思維。在語法學習中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進入思考與探究過程中,推理、判斷語法知識,避免直接明了地告訴學生語法知識,而是通過問題使其在思考、探究、解決中理順語法知識,加強記憶、理解語法知識。
四、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習主體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說是初中英語教學中的一種主要形式,在小組開展學習活動時,每一名組員都積極地進行獨立思考,同時自由地交流想法、心得、體會,及時指出彼此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優點,在培養學生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中揚長避短,促進整個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例如,利用小組合作學習英語短劇,讓學生自己編劇情,并分配角色進行表演,不僅增強了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積極性。隨著師生、生生之間的默契度不斷增強,口語教育能力也得到提升。為了讓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學習掌握這一語言,需要引領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社會背景以及文化特點進行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五、構建主體性課堂模式
通過構建主體性課堂模式,深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幫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思考與表達,學會耐心傾聽他人的發言,收集有利信息,同時做出積極的思考,提出個人的見解,從而提高處理信息與反思評價的能力。學生通過合作進行討論交流,逐步學會討論問題的方法與步驟,從而提高學生的探究力及領悟力。另外,還要教會學生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要營造氛圍,基于學生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暢所欲言,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啟迪學生的心智,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有話可說,有思想可表達。在日常的教學中注重引導,讓學生敢于表達對問題的不同見解,從而在討論中思維碰撞,產生智慧火花。在課堂設計中,要體現層次性、開放性、趣味性、應用性,使課堂教學的設計體現其特色,尊重學生的認知差異。根據學生的喜好等,設置一些練習習題、對話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從而開展主體性的語言實踐活動。在學習任務的設計上體現趣味性、挑戰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對話競賽活動,開展班級內的“每日英語對話”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理解英語、運用英語的積極性和主體性,讓學生把英語看作是生活學習的一部分,在有意識的練習中深化對句型的理解,提高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張曉麗.基于學生主體性的初中英語教學策略分析[J].高考,2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