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根據歷史教材照本宣科,則影響了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基于此,詳細分析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以及策略,結合初中生和歷史教材內容,逐漸優化歷史教學方案,并根據實際情況合理提出一些參考建議,希望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應用原則;歷史教學;歷史故事;策略
歷史故事與普通形式的故事存在很大的差異,歷史故事與歷史有非常緊密的聯系。為了逐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合理滲透歷史故事,在課堂上幫助學生對歷史故事中的情節以及人物性格特點等進行詳細講解,提高初中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歷史知識。歷史故事和歷史教材相比,歷史故事呈現出直觀、生動的特征,有利于培養初中生的發散思維以及想象力,提高初中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
一、構建歷史故事情節策略
構建歷史故事情節是激發初中生歷史學習興趣以及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策略。教師引入精彩的歷史故事可以調動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欲望,并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調動學生的情感,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構建歷史故事情節需要確保節奏更加清晰,教師應對歷史故事節奏、故事情節發展進行全面掌握,同時突出故事中的主要矛盾,提高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構建完善的歷史故事情節,有利于引導初中生獲得更多的感悟和啟迪,了解故事的思想主題,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在給學生講解秦朝滅亡經過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下秦始皇統一六國的經過以及秦始皇如何建立我國第一個封建帝國。教師也可以結合《史記》對秦帝國興衰以及秦始皇的功過進行客觀評價。采用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秦滅亡的根本原因進行充分了解,并促使學生深入探究秦朝的衰亡過程[1]。
二、掌握好運用歷史故事的最佳時機
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初中生對歷史進行全面了解和深刻感受。教師需要將歷史故事作為導入新課的一種教學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歷史課堂教學任務。在教學中合理運用歷史故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起到過渡的作用,更好地理順課堂教學結構。同時合理運用歷史故事,能夠幫助學生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有效提高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歷史教學內容的理解,對歷史教材內容存在的內在聯系進行深入挖掘,幫助學生對歷史知識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例如,在給學生講解商鞅變法時,由于該內容不易被學生理解,所以,教師合理引入歷史故事:商鞅變法開始前的“立木為信”故事、商鞅最終被“五馬分尸”的悲慘結局等,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三、合理運用語言藝術
歷史學科呈現出科學性、真實性特征,教師在開展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將這個特征貫穿于歷史教學的始終,正確引導初中生保持嚴謹精神對待歷史。在應用歷史故事時,特別是在引入一些歷史概念過程中,需要確保語言上的準確,提高故事的感染力,不僅要保障歷史的真實性,同時還要確保歷史故事更具吸引力。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安史之亂”時,通過“當我們領略了盛唐氣象,了解了唐朝的對外交流后,我們知道唐玄宗勵精圖治,開啟了唐朝的繁華盛世。但是,唐玄宗是怎樣縱情享樂、寵愛楊貴妃,使唐朝落得由盛轉衰的地步的呢?”歷史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初中生深入探究歷史教材內容。教師合理運用語言藝術的方式,可以給學生留一些懸念,調動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取得良好的歷史課堂教學效果[2]。
綜上所述,在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意識到運用歷史故事的重要性,培養初中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提高初中生學習歷史的主動性,逐漸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融入歷史故事,通過歷史故事有序開展歷史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并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從而全面培養初中生的歷史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懿.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策略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5):55-56.
[2]那淑英.歷史故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及策略分析[J].吉林教育,2016(5):65.
作者簡介:于靈強(1981—),男,漢族,甘肅省平涼市靈臺縣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