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較為重要的部分,掌握閱讀技巧,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大有裨益。基于此,主要探究項目化學習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項目化學習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充分應用項目化學習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項目任務以及問題的引導,完成文本的閱讀學習。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可以自主探究或者小組合作來進行閱讀,這樣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和情感體驗的加強,有利于閱讀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科學、合理地設計閱讀項目
由于項目教學具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前,需要先對閱讀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以此確保學生能夠在完成閱讀項目之后獲取相關的知識。因此在設計閱讀項目時,教師要根據初中語文教育大綱,結合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來設計,確保項目內容能夠與教學內容相一致。除了圍繞教材內容設計閱讀項目,教師還要掌握所有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的學習情況,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性,兼顧初中學生的學習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難度適宜、便于學生理解的閱讀項目,還要充滿趣味性,以便學生的閱讀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產生較大的閱讀興趣。另外,初中語文教師設計的閱讀項目還要貼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包括項目實行的階段目標、需要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閱讀技能等,這樣才能夠在后續的教學環節中引導學生逐步完成閱讀項目,讓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閱讀學習方案,使學生的閱讀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1]。
以《桃花源記》為例,教師在設計閱讀項目時,由于這篇是文言文,相較于小說類文章更加不易理解,教師要調整項目中翻譯部分的難度,避免直接讓學生翻譯,如“黃發”一詞,教師就要讓學生自行查閱,以此得知該詞語是“老人”的意思,然后學生聯系前后文便可以得出整句的意思,在這樣的循序漸進中,學生能夠順利地完成《桃花源記》的翻譯閱讀。
二、完善閱讀項目的實施過程
教師將設計的閱讀項目帶入教學課堂中并講解完閱讀技巧的內容后,就要組織學生實施項目,在閱讀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有效地實施項目。教師還要依據課堂教學設計做好項目的指導工作,布置相關的項目閱讀任務,然后通過分組學習、創設教學情境等方法,發揮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可以自主探究,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確保學生閱讀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得到提升。另外,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并將筆記進行系統的整理,推動學生在閱讀學習上的進步[2]。
以《消息二則》為例,這一單元的內容是以新聞為主的閱讀,教師可以將其中的三項任務新聞閱讀、新聞采訪、新聞寫作作為項目任務,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引導他們為身邊發生的事件撰寫一篇新聞稿。學生為了完成這一項目任務,就會學習新聞稿的相關特征,了解寫作新聞稿的方法,還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掌握擬寫新聞采訪提綱的方法等,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協作能夠完成新聞稿的撰寫任務,從而掌握這一單元的基本知識。
三、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當學生完成閱讀項目之后,教師先通過批閱了解學生在閱讀和項目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評價,對于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探討,了解問題產生的原因。當學生認識到自己在閱讀和項目實施中存在的不足并將其改正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其分數或者評語,讓學生可以更加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閱讀水平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夠促使學生在后續的閱讀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
四、帶領學生總結閱讀項目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之后,還需要帶領學生總結閱讀項目,讓學生認識到他們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可以理解不透徹的內容,然后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再將這些內容進行系統性總結,以此讓學生吃透閱讀項目,克服閱讀中的障礙。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全面地掌握閱讀技巧,使自身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圍繞多方面的因素來科學、合理地設計閱讀項目,完善學生實施閱讀項目的過程,當學生完成閱讀項目后要展開評價并帶領學生回顧總結,以此讓學生完成項目化的閱讀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通過項目也能夠夯實閱讀基礎,促進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黃萍.對運用項目學習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究[J].科學咨詢,2019(26):119.
[2]盧毓文.項目化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1,1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