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摘 要:大課間活動的出現和發展,是培養和增強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綜合能力的有利陣地。而借助大課間活動,更能持續不斷地培養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有效地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大課間活動;主體;興趣
進行體育大課間活動的主體是小學生,教師需要明確這一事實,并且需要從根本上認識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基本含義、實際意義以及開展此活動的重要性。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體育認知水平
大課間活動使小學生身心健康得到一定程度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開展大課間活動的實際效果和小學生的主觀意識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關聯,當小學生能夠主動且充滿興趣地進行大課間活動時,其產生的實際效果也會大幅度提升。因此,教師需要深究此狀況形成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的解決。首先,小學生需要充分認知和明確大課間活動的基本含義和實際意義,并不斷地增強自身的主體意識,同時,依托大課間活動的諸多優勢,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之中。教師也需要借助各種手段,促使活動內容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預期,進而逐漸消除小學生的排斥心理。
二、豐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
作為教師,需要對此做出相應改變。首先,教師需要促使活動內容朝著差異化的方向發展,這是針對小學生所具有的差異性而言的,其中,不僅是不同年級段的小學生之間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性,不同性別的小學生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這樣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小學生的運動水平、運動興趣方向以及運動習慣等方面,
教師需要根據不同身心發展規律的小學生,進行不同的大課間活動,以此促進小學生的良好健康成長。在大課間活動中引入多樣的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和新興體育項目,努力形成“一班一特色”,如踢毽子、花樣跳繩、竹竿舞,抖空竹、啦啦操、跆拳道、武術操、校園籃球等結合特色校的實際情況,既豐富了大課間體育活動內容,又顯著提高了體育課堂練習密度及學生體質訓練效果。
其次,教師需要促使活動內容朝著豐富性的方向發展,這是針對小學生的興趣、愛好等方面來說的。當小學生對大課間活動產生足夠的興趣時,自然而然地會自主進行相應活動,并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教師能夠不斷地更新和優化大課間活動內容,并且可以參考小學生的建議,聽取小學生的真實想法,從而能夠更好地朝著正確方向發展。教師需要更加注重活動的趣味性,這是激發小學生活動興趣的有效方法,也是關鍵途徑。例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選擇不同的體操活動,既可以選擇健美操,又可以選擇啦啦操。小學生的身形和姿態得到良好的改變,也可以促使身體保持健康狀態,更可以愉悅心情。在這樣的情境下進行大課間活動,小學生的審美意識以及藝術素養也會得到顯著的增強和提升。
三、活動的設計要有科學性
作為教師,需要向小學生詳細地講解大課間活動的優勢和必要性,并不斷地滲透體育鍛煉對小學生的幫助作用,進而激發小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傳播健康理念“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因你而精彩”等口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風氣。而針對大課間活動來說,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如小學生的錯誤行為,促使其難以實現其真正優勢,反而會對其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教師要注重活動的科學性,對各種大課間活動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并結合小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和運動情況,從而對小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活動安排。例如,對于不同年級段的小學生,需要針對運動強度進行有效調整,高年級、中年級以及低年級的小學生需要參加不同運動強度的活動。教師也需要將目光放到季節上,因為大課間活動基本都是在室外進行,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天氣和溫度,會對大課間活動的開展效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根據夏季的季節特點,教師就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武術操以及健康操活動,以此增強小學生的體質,提升健身效果;在冬季,天氣漸冷至學期結束,以“陽光體育長跑”為主題,在室外安排跑操、耐力素質游戲、花樣跳繩等內容,活動目標是鍛煉學生的耐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綜上所述,大課間活動在開展期間,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而為了更好地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小學生,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些問題,不斷地更新和改善大課間活動內容,并且對大課間活動進行特色化、規范化、制度化的建設,同時,需要不斷地豐富小學生的運動生活,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顯著增強大課間活動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