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鴿
摘 要:在初中地理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對新媒體教學的應用和設計能夠提高教學水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新媒體在地理學科中應用的重要意義談起,提出在現實的地理教學中應用和設計新媒體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媒體教學;初中地理;設計應用
初中地理對剛踏進中學校門的學生來說,其知識結構是全新的,其理論體系是抽象的。如何讓學生對這門枯燥的學科提起興趣,是每一位初中地理老師應該解決的問題。新媒體教學在課堂中的設計和應用,能很好地改變這一現狀,讓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變得更加容易。因此,中學地理老師應抓住這一點,積極應用新媒體教學模式優化地理教學的效果。
一、新媒體教學在中學地理中應用的意義
(一)豐富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媒體教學依賴于發達的信息技術。在現代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應用新媒體教學模式,豐富學生地理學習的資料,增加學生地理學習的資源,老師可以利用微課資源。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選取較好的地理教學資源進行觀摩學習,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新媒體教學包含豐富的圖片、影像、設計等資料,這些地理資料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地理知識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利用新媒體教學方式能夠充分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習的理解。科技的發展使地理教學中地理資料的搜集更加容易。如在認識地球七大洲的知識時,除了書本上的教學內容,老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各州的典型地理景觀、動物景觀、風俗人情等。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更多的相關知識,同時認識許多具體的地理特征。圖片、影像等資料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記憶,改善教學效果,為學生后期的地理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解決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有許多很難理解的抽象的天文知識,這些知識在過去的教學中是難點。現在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資源,使抽象知識具體化,解決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如在地球公轉、自轉過程中形成的日食月食現象,我們可以利用新媒體的動態模擬試驗,讓學生直觀地觀察現象。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天氣和氣候的教學中,引入我國的天氣預報知識,讓學生從氣溫、天氣變化的角度了解我國南北的氣候差異。
二、新媒體教學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設計和應用
(一)利用新媒體教學展示熱點事件,培養學生的生態和諧觀念
新媒體教學在中學地理中的應用要以生活中的實例為教學資料,實現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踐運用。例如,可以利用熱點事件分析地理知識。老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搜集自然環境的對比圖片,說明人類對自然的破壞程度,激發學生保護環境、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意識,如珠峰周圍空氣的變化圖片等。這些環保意識的培育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
(二)利用新媒體教學展示具體案例,幫助學生學習地理難點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教學展示實際案例的相關資料,實現對學生多個地理知識的融合分析。這樣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也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2021年我國云貴、青藏高原頻發地震,可以讓學生搜集最近地震的情況,對這些地震地點連線,幫助學生學習板塊運動的地理知識,幫助學生了解海陸變遷的原因,讓學生分析這些地方地震頻發的原因等。通過案例實現學生對多個地理知識點的復習,能夠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
(三)利用新媒體教學實現思維培養,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新媒體教學方式在地理學科中的應用,老師要尋找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利用媒體資源設計案例,達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目的。具體來說,利用新媒體技術,突破地理教學空間、時間限制,充分利用圖片、影像、動畫等方式,實現初中地理時空跨度較大的難點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思維實現具體到抽象的轉變。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三、總結
綜上所述,新媒體教學在地理中的應用已經成了趨勢,新媒體教學的應用能給地理實際教學帶來諸多好處。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采用新媒體教學技術,實現對學生思維、意識、能力的培養。本文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淺顯看法,受個人學識能力的限制,不足之處請諒解,希望可以為地理學科的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劉路.巧用微課資源,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有效性[J].安徽教育科研,2019(6).
[2]王剛.初中地理學科“翻轉課堂”的設計與實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