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婷婷
摘 要:隨著情境教學法的興起,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情境教學,提高整體教學實效,成為現階段教學工作者亟待研討的重要課題之一。要想將其落實到位,首要任務就是積極反思,找出課程實施的不足,并加以完善、解決,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教學;表演情境;媒體情境
一、小學語文情境課程實施存在的問題
首先,教學缺乏創新,內容過于乏味。由于深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一些教師的思想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境課程的實施。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形式太過乏味、單一,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時間一長,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可能導致學生對語文產生厭倦心理,不愿再參與語文學習。其次,并未真正調動學生參與情境課程。就情境課程的實施來說,重點在于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雖然部分教師已認識到情境教學法的價值,且在教學課堂上有意識地進行教學情境的創設,但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卻極少,學生課堂參與度較低。究其原因是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不合理,無法真正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欲望。最后,學生無法集中自身的注意力。眾所周知,學生有著活潑好動的特點,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一旦他們在課堂上出現疲勞感,就極易走神。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除了學生自身原因外,很大部分原因是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還會極大程度上阻礙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就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尚處于成長發展的初始時期,年齡較小、身心尚不成熟,缺乏一定的生活經驗和閱歷,對未知事物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成長特點出發,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拋出引導性的問題,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構建表演情境,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標提到:“學生是學校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基于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嚴格遵循新課標的要求,明確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而就表演情境的構建來說,正是落實這一要求的有效渠道,它可以真正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語文學習中。例如,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本節課重點在于指導學生深入品析人物言行,感受藺相如和廉頗忠于國家、顧全大局的高尚品質;懂得“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和為貴”的道理。然而由于本文所講述的故事與學生所處的時代有著較大的差異,若僅憑教師講解,學生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相應的表演情境,即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文中的主要人物,如廉頗、藺相如、秦王、趙王等,讓學生自由選擇人物扮演,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這樣一來,學生要想將人物形象刻畫出來,就必須深入研讀文本,這樣學生對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個性以及品質特征必定會有更清晰的了解,自然也能更快速、精準地理解文本所蘊藏的道理。
四、展示媒體情境,深化內容理解
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還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現階段,多種現代化教學手段逐步應用到各個教育領域,其中最為廣泛的即為多媒體技術。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生動的媒體情境,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其中,從而深化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教學《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時,教師并未直接引申出本節課的內容,而是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出“昔日小村莊”的視頻片段,其中有“郁郁蔥蔥的樹林,清澈的小溪,藍藍的天空,一切都是那么生機勃勃……”通過形象、直觀的視頻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積極的心態聽講。在此前提下,教師繼續為學生呈現“如今小村莊”的視頻片段,其中有“人類肆意伐木,山坡表層裸露面積逐步增大,下雨時村莊被卷走……”通過這樣的方式,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使其更自然地融入語文學習中。且通過視頻的形象呈現,并配以故事講述,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這對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的調動、整體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
總而言之,就現階段小學語文情境課程實施情況來看,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教學缺乏創新、內容過于乏味、無法真正調動學生參與興趣以及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等。對此教師可以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構建表演情境,彰顯學生主體地位;展示媒體情境,深化內容理解三方面出發,以此改善和解決情境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提高教學實效,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