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晶晶
摘 要:目前,無論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還是突出學校的育人目標,提升初中音樂教學效率是發展趨勢。如何豐富日常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感受能力成為每一位初中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結合教學實踐,提出提升初中音樂教學效率的可行性意見,為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方法
一、發揮語言的魅力,引導學生進入音樂世界
從本質上來講,音樂也是用語言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形式。初中生所學的曲目中,有一大部分都具有強烈的故事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積極借助語言的力量,幫助學生更快地融入歌曲中。當然,如果教師的語言表達是沒有任何感情色彩的,那么再精彩的故事也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性和生動感,擅長運用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語言來講述歌曲背后的故事。比如,在學習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教師應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講述越劇的詳情,讓學生了解這是具有“第二國劇”之稱的在中國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長于抒情,已經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名錄,以此來引起學生對越劇的興趣;其次,教師應向學生講述《梁山伯與祝英臺》背后真摯的愛情故事,調動學生的真情實感。通過這樣的鋪墊,學生在學習《梁山伯與祝英臺》這首曲子時就是帶著興趣和情感進行的,其學習效果將會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增強情境體驗,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
音樂表現能力也是初中生音樂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不僅如此,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的音樂表現來提升課堂效率。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每個人的表現欲望都特別強烈,同時希望教師可以認可自己的表現。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心理,在初中音樂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提升學生的演唱技巧。比如,在學歌曲《參軍去》時,教師可以先布置預習任務,以了解該歌曲產生的時代背景,繼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角色,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準備相關的服裝和道具,在學習完這首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技巧后,讓學生以歌劇的形式表演該歌曲。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能讓學生實踐演唱歌曲,還能在了解該歌曲的時代背景下,在演唱該歌曲時,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提升,在演唱時更投入真情實感,從而提升音樂表現能力。與此同時,學生在情境實踐中更能了解初中音樂學習的價值,也能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情感。
三、豐富教學內容,夯實學生音樂基礎知識儲備
同其他學科教學一樣,學生受先天素質、后天成長環境的影響,在音樂學習方面會呈現不同的特點。此時就要求教師既要照顧大多數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水平,又要堅持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化教學。在課堂上,教師因材施教的空間不大,最好的辦法就是根據教材,選擇大部分學生都可以接受的曲目進行教學。但在講解完教材內容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對曲目進行補充,多選擇一些語言優美、樸實無華、感情真摯的作品作為補充曲目。比如,《陽關三疊》《梅花三弄》等。當然,選取這些歌曲,并不是讓學生自學這些曲目,而是以這些歌曲為載體,向學生講述更多的音樂背景知識、歌曲所屬的流派及流派特征、創作意圖等音樂基礎知識。通過這些補充,學生可以更好地總結音樂基礎知識的脈絡、了解音樂知識的共性,從而提升學生的音樂基礎。當然,對于音樂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應引導其學習一些稍微有難度的曲目,如可以結合時代流行曲目,讓其加強音樂訓練,同時,符合當下時代主題的歌曲,更能體現教師教學的與時俱進,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樂發展的大趨勢。目前可以增加的曲目有《唱得響亮》《聽媽媽們的話》等。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時,鑒于其良好的音樂基礎,可以省略一些基本知識教學,直接讓學生分析歌曲中的音樂技巧,從而使音樂基礎較好的學生得到真正的提升,保持對音樂學習的熱愛。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音樂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還能有效緩解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壓力,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作為初中音樂教師,應正視自己所授科目在學生成長中的積極作用,積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而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于飛.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J].北方音樂,2018(3816):166,167.
[2]張欣.新課程改革下初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