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夢蕓
摘 要:由于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不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運用策略
一、合作學習概述
合作學習是目前普遍使用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合作、自主去探究,對學生好處很多,可鍛煉與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小組內實現知識點的共享[1]。
二、合作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小組成員之間交流方式有誤
目前,合作學習往往是這樣的情況:老師宣布開始小組討論,布置任務之后,學生便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看起來是全員參與。老師一聲令下——“停!”學生便全部抱臂坐好。到了匯報的時候,卻發現匯報者寥寥無幾,甚至無一人舉手,站起來說的基本就是個人想法,小組內根本沒有統一的意見。
(二)學優生是主角
每個小組里都有學優生和學困生,在合作學習時,往往是聽取學優生的意見,而且學優生思維敏捷,往往對于問題會有很多見解。與之相比,學困生就很難提出什么意見,久而久之,就只能依賴學優生提供意見,缺乏自己的思考。
三、有效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明確小組分工
1.確定組長
組長是小組的“標配”,組長的確定不是隨機的,也需有一定的條件。首先,組長一定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當組內出現意見不統一的情況時,組長要協調組內成員的意見。同時,組長也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能夠為小組交流把握方向。
我在教學綜合性學習“漢字真有趣”時,就布置了小組合作查找資料的任務,這時候組長的重要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組長給組員分配任務,分工查找資料,最終組長審核、篩選資料。課上交流時,效率明顯變高,材料的質量也有一定的保證。
2.確定收集材料者
在討論的過程中,由一人收集材料,針對這些材料,大家一起挑選、加工、組織,最后形成小組意見。在這個過程中,就不會出現各持己見的情況,最終形成的不再是個人意見而是小組共同意見。
3.確定匯報者
匯報者擔任表達小組全部意見的角色,應當是一個聲音響亮、善于表達、邏輯能力較強、善于總結的學生。且要有較強的自制力,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入小組意見中。
(二)合理分組
我將學生分為四人一組,一個學優生擔任組長,剩余兩個學生為中等學生,再加上一個學困生。每個小組都可以這樣組織,這樣每個小組的學情都差不多。組內相互合作、互相學習,小組間可以相互競爭。在學習生活中,合作與競爭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不可分割[2]。小組間也可相互學習,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師及時指導
在合作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出現的觀點進行點撥和引導,從而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
我在執教《寶葫蘆的秘密》一課時,布置了小組合作編故事的任務,現場創編故事對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但在我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編的故事五花八門,而且沒有掌握一定的方法。這時,我就叫停了討論,集體指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集體的力量,學生知道了故事的編寫要有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時再開始交流,學生的故事有了一定的結構,而不是斷斷續續的了。
其實,合作學習時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但并不是每次、每位學生都可以準確地找到完成的方向和答案,需要教師及時點撥、指導。
(四)明確合作學習的任務
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一定要把交流的任務布置明確,適當予以指導,不然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難以進行下去。即使進行下去了,效果也不佳。
在執教《秋天》一文時,我布置小組合作學習任務,要求是小組合作品味最喜歡的一個小節。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1)品味哪一小節不能統一;(2)不知道如何品味。在合作進行3分鐘時,我就喊了暫停,又一次明確了我的要求:每個大組分析一個小節,找出你覺得用得好的詞并分析。在接下來的合作中,爭吵沒有了,班上一片和諧。最后匯報的結果也是很不錯的。
(五)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
1.營造氛圍
教師要為小組合作學習營造學習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想法,樂于傾訴別人的意見,尤其是學困生,要鼓勵他們參與其中。
2.給予充分的合作學習時間
在日常教學中,合作學習常常流于形式,教師布置任務,學生討論,小組代表匯報,但效果很差,大部分都是因為時間不夠。教師一節課只有40分鐘,但教學環節又過多,小組合作雖然有,但基本匯報出來的就是小組代表的想法,而不是組內統一的觀點。所以,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一定要留充足的時間,這樣才能展開真正有效的討論、交流與合作。
參考文獻:
[1]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304.
[2]周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語文學刊,2014(22):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