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晶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向全面性靠攏,各階段教學的目標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拓展教學內容,是當下各階段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此,針對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利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提高有效性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寓教于樂;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思考能力都處于不成熟階段,因此在學習數學這一較為抽象、講究邏輯的學科時,如果引導不當、遇到問題沒有及時解決,很容易導致基礎不扎實并埋下厭學的心理暗示。
一、調動團隊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要想消除部分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恐懼,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情況和章節(jié)特點,抓住學生可能存在的疑點、難點,由此出發(fā),以營造班級學習氛圍為目的,適當開展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活動。這樣做不僅能促進班級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幫助,還能在教師有效引導的前提下,讓學生體驗到通過討論與合作解決數學問題的快樂和魅力,從而消退學習數學的恐懼而激發(fā)出興趣,是寓教于樂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利用信息技術,拓展學習內容
在現代信息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擁有過去不曾擁有的豐富手段來改變數學課堂抽象、沉悶的狀況。如何巧妙地利用課堂上所擁有的信息技術,使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轉變成通俗易懂、有趣生動的呈現形式,是教師需要思考的教學問題之一。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不僅能使教學效率大大提升,還能將知識以一種更易吸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可變性和多樣化,感受數學學習樂趣的同時,拓寬了他們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在學習各類平面幾何形狀時,學生對直接的形狀概念第一時間難以熟練接受和運用,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工具,為學生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具有幾何特征的物體,鼓勵學生主動對它們進行分類,再根據分類總結它們的特點,從而一步一步導入課堂內容;當然,在針對如加減法計算這類基礎且具有實際運用的內容教學時,教師可設計PPT動畫等形式,將數學知識蘊含在動畫人物的生活方式中,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更啟示學生,數學知識并不是虛無抽象的,它在生活中也有著豐富、實際的運用,進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嘗試運用所學知識感受數學的美,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三、設計數學游戲,豐富學習樂趣
小學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愛玩、生性活潑,這也是過去不少教師和家長頭疼的因素之一。事實上,若教師能把握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加以運用,便能成為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章節(jié)特點,設計合理、有趣的課堂游戲,讓學生以游戲的方式開展數學知識的實踐活動,讓他們在歡聲笑語中親自感受運用所學數學知識的收獲感和成就感,從而大大提升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yǎng)出良好數學素質的學生。
例如,在“加減法計算”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課堂模擬市場,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模擬交易其游戲,實際上進行相互之間的加減法訓練練習。當然,其中少不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學生計算錯誤等問題,因此,為了鼓勵學生盡可能細心大膽地運用所學知識,教師可設置“最佳小商人”的榮譽,即在“交易過程”中出錯最少的學生,以此來提醒學生注意在游戲中運用知識也需保證準確性,并鼓勵他們爭取榮譽。這樣一來,在教師合理引導下的游戲過程中,學生既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感受數學課堂,又能親自感受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與人交流、爭取榮譽的積極情感,對專項知識的吸收自然也更為透徹。當然,諸如此類的方法還有很多,需要教師根據不同教學單元的特點進行設計,保障課堂的有序、有效、有趣。
小學階段的教學屬于基礎教學,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只需按部就班地將課本上的知識以講課的方式灌輸給學生。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專業(yè)性和教學特色性,努力設計、開展多樣有趣、高效全面的課堂,保障學生學習高效、輕松的同時,又能保持他們對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就能建立起對學習的高度熱情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之旅上展翅高飛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彭愛新.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45.
[2]魯明東.寓教于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2020(13):148.
[3]吳湘玲.寓教于樂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中華少年,2020(10):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