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時期,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都產生了巨大變化,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亦出現了較多的問題。基于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根據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尋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研究和有關工作貢獻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對策
進入新時期后,小學科學逐漸受到社會的關注,并成為打牢初級基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科目。然而,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在獲得轉型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并以此為基礎探尋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率的有效對策,旨在為相關工作和研究貢獻好的思路和方法。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概念解析
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標群體是小學生,他們的認知較淺,缺乏足夠的思考能力和完善的思維能力,在學習和生活中安全意識較弱,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確保教學的參與性、過程性、活動性和開放性,基于日常生活的實際片段以及現實可見事物開展教學,要充分發揮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有效教學,設計相關教學方案,創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要基于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點,把握好內外部因素,借助多媒體、移動網絡等技術手段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小學科學教學更具趣味性。同時,要注重創新與實用性,根據教學內容多角度、多維度、多方向地思考問題,增強小學生的科學認知,讓小學科學成為小學生喜歡學習、樂于學習、愛好學習的重要課程,為他們后續科學知識的掌握與探究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問題
(一)難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現實調研數據發現,當前很多小學生對科學課程有著較強的學習興趣,喜歡探究那些新奇的現象和事物。然而,科學課程雖然能夠吸引小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卻難以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原因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小學生在科學課堂上難以充分參與其中,只能被動地參與課程,無法讓自己成為科學實驗和知識學習的主導者,他們根據老師的方案設計去開展實驗,缺乏足夠的創新;二是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較為落后,一些有趣、新奇的實驗無法得到充分展示,只能單憑老師口頭講述,直接影響了小學生研究科學的興趣。基于兩方面的現實問題,學校需要對此進行關注,并有效改革。
(二)新技術在現實教學中應用不強
進入新時期后,新媒體、新技術在多數課堂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尤其是對于小學科學而言,更是可以借助對新技術的有效運用來提升教學的趣味性。然而在現實調研中發現,很多小學科學教學基本上是照本宣科,生搬課本上的內容,造成整個課堂教學十分枯燥。同時,一些學校因為缺乏足夠的硬件設備,導致部分課堂實驗難以充分展開,學生只能憑借音頻資料自己想象實驗過程和結果,直接阻礙了小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與塑造。
(三)小學科學教學形式缺乏新穎性
進入新時期后,新課改不斷強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雖然推動了很多課程教學的改革,但是其力度和效果還需要考量。根據現實觀察發現,小學科學教學依然未能重視小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和小學生本身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有關,很多老師擔憂小學生的安全,害怕給予他們充分的自由后會難以保證實驗安全和教學進度,因此依然采取傳統辦法開展教學工作,限制學生自主開展實驗。同時,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能及時糾正小學生的錯誤思維,對小學生的表達并未引起重視,忽視學生的質疑,一旦出現難以把控的局面,便會采取嚴厲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尊嚴。因此,種種因素下,小學科學教學始終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阻礙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升。
三、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效果提升的有效對策
(一)圍繞新時期特點,打造全新的小學科學教學平臺
根據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現實狀況,可以從國家層面、地方層面、學校層面等出發,打造全新的小學科學教學平臺,借助網絡資源的便利性和聚集性,匯聚優秀教學資源,并劃分國外、國內等不同層次,以滿足不同地區小學科學教學的現實需求。同時,借助慕課、雨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優秀案例進行展示與備份,讓小學生既能夠在課堂中充分學習,回家后也能夠自己復習,以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科學的認識。而且,小學科學教學平臺也能夠為教師教學提供便利,小學科學教師借助教學平臺開闊眼界、發展能力,不斷提升自身技能,也能夠學習與利用國內優秀教師的教學課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吸收,“足不出戶”便可以針對性地提升自己,保證全面發展,提升教學效率。
(二)以實踐活動為依托,提升學生參與度
當前很多小學科學教師在教學中存在一定的顧慮,因為小學生年齡小,安全意識并不是很強烈,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敢給予學生更多的主動權,擔憂課堂意外事件的發生,從而威脅到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然而,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不該以此為理由束手束腳,教師可以以現實為依托,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參與其中。并非所有科學實驗都是危險的,也有很多簡單、有趣的小知識值得探索,如植物的生長、放大鏡的原理等。小學科學教師可以靈活地以現實生活情境為依托,布置好相應的教學任務,
讓學生在家庭中開展好實驗,并在課堂中對他們的實驗成果進行展示與評價,傾聽學生的聲音,讓他們有足夠的展示舞臺,幫助學生盡情地展現自我,提升他們參與小學科學學習的積極性。
(三)完善教學硬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根據現實調研發現,很多學校的教學硬件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因為當地政府、校領導缺乏對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視,對此并未投入足夠的資金,造成部分學校的小學科學實驗室并未搭建成功。對此,要爭取政府、學校領導對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視程度,獲得硬件資金投入,打造完善的科學實驗室,購買相應的教學器材,形成完善的科學實驗教學室,作為小學科學課本學習的補充。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科學實驗室的作用,讓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參與到實驗學習中,以小實驗為切入點,激發小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在此過程中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幫助小學生形成科學思維,以優化小學科學教育水平,促進小學科學教學整體品質的提升。
(四)以教師素質培養為手段,確保教學效率最大化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小學科學教師的綜合素質是影響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增強其專業能力,培養其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具備科學知識,還需要掌握地理、生物學、物理和化學等相關理論,在課堂中能夠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將相關知識和日常生活實際相聯系,從生活場景中凝練出知識,歸納、提煉出要點。同時,教師要學會關注熱點問題,通過對相關熱點的關注,在課堂中融會貫通,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去應對科學問題,不斷增強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者,在現實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運用先進技術的能力,融合應用先進的技術和手段,增強對新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并在現實教學中有效應用,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提升其學習興趣。
四、結語
總而言之,新時期小學科學教學在社會發展和科學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當前現實教學中卻存在較多的問題,如學生興趣不強、新技術應用不夠、教學形式不夠新穎等,對此,要針對現實問題不斷改進,做好教師培養工作,打造小學科學教學綜合平臺,加強硬件投入,豐富實踐活動,讓小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小學科學學習中,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科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田曉姸.小學科學教學方法選用策略的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3):240-241.
[2]張一帆.新時代小學科學教師的困境及出路探析[J].財富時代,2020(12):163-164.
[3]李玉梅,桑春波.關于小學科學教學現狀的思考與建議[J].現代教育科學,2020(S1):119-120.
[4]張悅,馮青來.小學低年級科學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進建議[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5):184-186.
[5]趙永.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29):141-143.
作者簡介:范珺秋(1996—),女,江蘇蘇州人,本科,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