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姍蘭
摘 要:特殊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育在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教師應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鼓勵學生,從而促進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的雙面提高。
關鍵詞: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社會上存在一些可能是因先天或后天因素的特殊群體,他們在視力、聽力、表達、智力方面有一些缺陷。所以對這一類人的培養,也就是特殊教育尤為重要。在特殊教育中小學教育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是學生學習的起始階段,頭開得好,后續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教師應花費更多精力,使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一、特殊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中說道: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是不以教師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課堂上教師不應一味地傳授知識,而應將課堂設計得豐富、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特殊情況的學生感知能力弱,生活節奏較慢,并且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弱,不善于交流和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學生對小學語文課堂沒有興趣,由于先天的缺陷,學習能力遠遠不夠。他們本身可能自卑,沒有學習動力,教師應設計有趣的教學來建立他們的信心,激發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并且在課堂中保持活躍。
2.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特殊學生之間有著不同的差異,因為他們的缺陷和不足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在學習能力和生活交往中也有很大差異,有的人學習能力強,有的人卻沒有動力去學習。有的學生愿意自己找方法去和他人交流,但有的學生卻封閉自己。學生之間各有各的特點和差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所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教師做到一一對應是很困難的事情。
3.教師資源缺乏,專業能力不夠
所謂的特殊教育就是在“特殊”這兩個字,這種教育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現實中有很多人不愿意去選擇特殊教育行業。所以特殊教育的師資力量遠遠趕不上普通教育的師資團隊,從而在特殊教育行業教師是供不應求的狀態。特殊教育的學生也由于自身的特點在課堂上和教師交流會產生障礙,導致課堂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不達標。所以提高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是眼下的重點。只有提高了教師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效果才能提高。
二、提升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有效策略
1.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特殊教育的教師不僅要掌握教學的方式、方法、理念,還要掌握專業知識技能和提高自身的素養。小學語文注重的是溝通,所以教師應提高與特殊學生溝通的技巧,要結合知識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時要注重自己在各方面的提升和完善。
2.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世界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科技技術已走進課堂。特殊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對教師來說有一定難度,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中利用現代科技技術。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備將抽象的學習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通過圖文傳遞給學生可以降低知識內容的難度,讓學生更快速、有效地領會。在科技發達的背景下,教師應將科技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創造一種新型多元化的教學手段,這對特殊教育是一種巨大貢獻。
3.教學要聯系實際生活,鼓勵學生多交流
小學生剛開始了解社會,教師應在教學中聯系實際,幫助特殊的學生適應社會。特殊教育的學生學習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和適應生活,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將教學和學習拓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對學生的未來學習和成長都有益。比如,在生活中,鼓勵學生多和同學交流,吃飯或者在學習購買物品時也是和他人交流表達自己的好機會。
4.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靈活運用教學方法
特殊教育的學生會因為自身的缺點而感到自卑,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自信,讓學生正視自己的缺陷。良好的學習氛圍會使學生感到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和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學習過程中,記憶開始的同時也會產生遺忘。尤其是特殊教育的學生,他們的記憶力參差不齊,認知事物所花費的時間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要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幫助學生。比如,在教如何與他人打招呼時,可以每天在課上讓同學之間相互練習,通過反復操練形成記憶。或者在教學生“吃”這個字時,可以先教ch再教i,然后通過肢體和圖片、視頻幫助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喬邦仙.淺析提高特殊教育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11):50.
[2]劉超.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8(19):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