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良
摘 要:道德與法治課是學生進行德育的核心課程。為了科學并高效地提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應該在課堂教學中引入項目化學習方式。只有將理論內容與生活相結合,才能夠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初中教育;項目化學習
一、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與項目化學習相結合的內涵
(一)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本內容
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撰是編者結合現實的社會生活編寫的,但是教材理論知識抽象難懂,項目化學習可以為學生創設熟悉的生活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抽象,使課本上的觀點更加淺顯易懂,在降低了整體教學難度的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內化課本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
(二)切實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初中生因為思想和心智不成熟,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獨立和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因此,這個時候學生的監護人和教育者應該充分關注學生的異樣舉止,正確引導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與發展。利用項目化的教育理念展開道德與法治教育,能幫助學生真正認識到生活中事物的發展規律,從而抓住事情的內涵實質,將“三觀”真正地樹立起來。
(三)注重培養初中生的創新精神
在新課改的政策實施中,人教版教材的內容編排很適合項目化學習,也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識。但是,如果教師只會照著書本進行教授,不僅難以真正地調動起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更難以真正地發揮出開設該課程的作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細微地感受到理論知識的趣味性,也會將他們在課本上學到知識及時地應用到生活中。
二、項目化學習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一)選取相應的教學素材貼近項目化學習理念
在引入一門新的課程之前,導入環節至關重要。如果新課的開場僅用枯燥蒼白的語言進行敘述,難以調動學生的整體學習熱情,還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生而言,周圍的很多事物都會引起學生的注意。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點,把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的生活經驗相融合,進而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可以提前讓學生搜集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并以幻燈片的形式展示或者讓學生上臺講演。這種與學生互動的方式,不僅可以調節課堂氣氛,也會讓學生產生學習課程的興趣。
(二)創設項目化學習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
盡管對初中生來說,其自制力較差,但每一位學生的內心都有表現欲。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細心發現學生內心的變化,利用這一階段學生的成長心理,組織項目化的情境式表演。因為課本上關于生活的題材很多,所以可以有諸多機會讓學生自由發揮。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由于課本上的知識都和學生的生活經歷密切相關,利用該教學理念可以徹底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致。
(三)通過多媒體創設項目化學習的情境
由于純粹地用言語進行表述,難以保證學生精力集中,無法真正地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就是集視頻、音頻于一體的智能化設備,可以給學生創造生動、有趣的教學場景。多媒體可以生動地展現視聽畫面。教師可利用視頻播放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并換位思考視頻中主人公的人生經歷,引發進一步的哲學思考。當學生觀賞視頻后,教師可以利用電子課件進行課本上相關知識點的講解。
綜上所述,將項目化的教育理念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符合新課改的整體要求,其作為提升課堂效率的有效方式,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深入探索和思考的工作。在順應時代趨勢下,教師應將創新理念與教學策略相結合,并結合實際學情,真正地創設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場景中更好地吸收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從而更深層次地強化道德與法治意識。
參考文獻:
[1]張培娜.項目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與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6.
[2]張曉彬.基于項目化教學的中學管理學課程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3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