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婷
摘 要:良好的藝術素養是高素質人才必須具備的品質。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音樂知識和演唱技巧,還要擔負提升其藝術素養的重任。就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展開分析,并提出幾點策略。
關鍵詞:初中音樂;鑒賞能力;藝術素養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育部對當下的教育現狀展開了詳細的分析,期望教師可以教導出綜合素養較強的學生。而在初中教育階段,學生正處于學習能力、思維模式、興趣愛好等高速發展階段,教師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合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推動其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一、創新教學模式,提升鑒賞能力
在以往的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形式往往過于死板和僵化,缺乏靈活性,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聽講時注意力無法集中,甚至是昏昏欲睡。要知道,初中生正處于精力旺盛、自我意識較為強烈的時期,對音樂還是很感興趣的,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就要探索并創新教學模式。由于初中生的藝術修養較差,對戲曲、古典音樂往往沒有太大的興趣,教師在授課時如果選擇這類音樂作為教學素材,就容易導致其在課堂中出現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不但會導致課堂效率低下,對培養其藝術素養也沒有太大的幫助。由此可見,教師在創新教學模式時,要秉承從“實際”出發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來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1]。并且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選擇更貼合初中生喜好的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如大部分學生對古典音樂、戲曲、西方音樂等興趣不大,反而更喜歡流行音樂,在教學中就可以選擇適當的流行音樂作為素材,不但學生可以在聽覺上享受音樂的美妙,還可以激發其學習欲望,讓其在音樂的世界中徜徉,在無形中提升自身藝術修養。
二、開展實踐活動,陶冶藝術情操
聆聽優質的音樂作品,可謂是一場聽覺盛宴,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就要引導其多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校園中覆蓋了網絡,學生的家里也都安裝了網線和電子設備,很容易接觸音樂。這為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但事物都有兩面性,互聯網為學生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容易讓其接觸低俗、消極的音樂作品[2]。這類作品中的內容會對學生“三觀”的塑造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音樂教師要擔負起自身的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推薦優秀、高雅且具有正能量的音樂作品。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設計并開展音樂類型的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到音樂廳聽音樂會或是看舞臺劇,讓其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欣賞并感受音樂,這種實踐活動的效果要比課堂教學更加鮮活、明了,讓學生在享受聽覺的同時,感受音樂中的細節,在無形中升華對音樂的認知,并有效提升音樂素養。
三、重視自主創作,培養創新思維
生活中除了有高雅的古典音樂,還有自由奔放的搖滾、節奏明快的輕音樂,可見音樂具有較強的包容性,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無論是哪一種音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人們也都可以通過傾聽感受其中的情感。尤其是對初中生來說,其正處于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對音樂的喜愛也往往各不相同。這雖然會在教學中造成一定的阻礙,但也為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提供了思路。對此,教師應在日常教育中引導學生個性發展,不要過多地限制其思維,并在課堂中為其提供一定的獨立、自由空間,讓其在音樂的世界中盡情展示自己。同時,音樂素養的形成不能局限在鑒賞作品、傳授審美知識等方面,還要著重引導其思維發展,如在課堂中鼓勵學生用自己擅長或是喜愛的音樂形式來表達情緒,以此幫助其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四、視聽結合教學,激發內心情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時,還可以在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多媒體的優點在于教學形式靈活,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在以往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多是將注意力集中在歌曲學唱上,整節課中多是反復學唱歌曲,形式單調且枯燥,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借助多媒體開展視聽教學,這樣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如在新課導入階段,教師先圍繞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視頻,將場景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在視覺上造成強烈的沖擊。在觀看視頻后,教師還應對學生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豐富其知識儲備。之后,讓其閉上眼睛聆聽音樂,腦海中自然會想起視頻中的內容,更容易感受音樂中蘊涵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馬軼麗.初中音樂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J].天津教育,2020(36):142-143.
[2]姚金平.音樂器材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作用及運用實踐[J].考試與評價,2020(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