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佳
幼兒在入園前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對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等稱呼,對于一些喜怒哀樂的表達,如我很高興、我喜歡、我討厭等,但是他們對語言的系統運用,還是要通過幼兒園的語言教學,才能不斷滿足他們對語言的需求,并達到對語言的理解。毋庸置疑,不管任何時候,以任何教育理念為基礎、為方向和目標,幼兒園都是孩子第一個融入的團體,也是孩子為學習語言以及簡單的一些漢字、數字等的第一個平臺,對孩子的語言學習、習慣的養成都非常重要。
筆者圍繞提高幼兒園語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幼兒語言教學有所幫助。
一、高度重視幼兒的發展性因素,實現語言的施教目標
對于幼兒語言教學不僅是讓他們掌握簡單的運用,更要用發展的思維與眼光,結合孩子的全面發展來實施。目前幼兒語言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幼兒的發展,力爭避免幼兒園語言教學局限、簡單、單調、無趣,教學要豐富多彩,趣味十足,富有開闊性,體現拓展性。比如,在讓幼兒描述“這是我的家”時,教師先給幼兒展示了一張圖片讓幼兒觀察,然后讓幼兒看著圖片進行描述,或者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家,說說自己家的樣子。作為幼兒園教師,既要做好前期教學目標,又要在關鍵的描述階段進行啟發、提示,引導幼兒認真地描述圖片上家的樣子,或者結合自己家的樣子進行描述。
幼兒園中班的幼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一步步引導、拓展,孩子們描述會更準備、生動、豐富,這既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實現發展性培養,又有利于幼兒觀察能力和復盤能力的提升,一舉兩得。教師要充分發揮引導性作用,讓教學充滿趣味性、延展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施教目標。
二、巧妙融入游戲,提升語言教學效果
幼兒園的孩子年齡小,讓他們一本正經地學習有些困難,所以,教師在幼兒教學中融入游戲不僅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需要。游戲能滿足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需求,也有利于幼兒一些能力的培養,如動作的協調能力、觀察能力、與小伙伴相處與交往的能力。在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運用游戲設計內容時要避免本末倒置的現象,切實通過運用游戲教學融入內容,從而有利于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在“幼兒語言的發展與認知發展”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幼兒比賽描述幾種事物的形態、名稱、習慣、顏色等,教師把這個游戲的重點放在“孩子們如何描述”上,然后認真觀察,發現不足要進行及時指導,引導幼兒拓展性地使用豐富的語言。
三、通過富有創新性的教學語言,提高教學效率
與教學方法一樣,教師在教學中所運用的語言容易出現慣性,這不但使教學語言缺少創新性,不夠靈活,陳舊,一成不變,還容易給幼兒造成這種事、這種情況“只有這一種說法”的認識,使語言教學、學習缺少發展性。所以,作為幼兒教師,要想方設法通過富有創新性的教學語言開展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個性化。作為幼兒教師,要讓幼兒記住、喜歡,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個性化突出,這種突出包括穿著打扮、語言運用,與孩子們的相處方式。盡量克服“行不行”“高興不高興”“喜不喜歡”“好不好”“要聽話”“真是好孩子”等。這些語言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們的語言教學要有拓展性,更能讓幼兒認識到語言的魅力和豐富,有利于發展性語言教學目的的實現。
(二)語言富有豐富性。教師的日常閱讀積累,加之自己的生活經驗,能讓教師的教學語言足夠豐富。幼兒語言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運用要避免重復使用一些語句,使幼兒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精彩,使他們對語言的學習充滿好奇心。
(三)語言富有針對性。與成人交流時,我們的語言隨意一些、意思委婉一些都不影響交流。但是孩子就不同了,教師與他們交流運用的語言不但要有藝術性還要有針對性、有序性,要讓幼兒根據邏輯抓住重點,獲得關鍵信息,明白教師語言的意圖,這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關鍵,方便他們對語言的理解、學習和運用,切切實實提高語言教學的效率。
總之,作為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客觀認識和剖析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尋求和探索更有效的語言教學策略,實現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關秀花.幼兒園中班語言教學和游戲活動融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39):20-21.
[2]那木吉力·依爾格瑪.淺談如何更好地促進幼兒語言領域能力的發展[J].文淵(高中版),2019(6):343.
[3]張雪英.淺談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8(7):180.